視頻加載中...
?
推出“脫貧致富帶頭人”大型主題采訪活動,與基層干部群眾一起思考脫貧思路謀劃致富舉措 新華社福州12月23日電 長汀縣的蘭林金失去雙手和左眼,硬是靠斷臂在荒山種樹2200多畝;明溪縣的蘭愛珍下崗后學習制作當地豆腐皮傳統技術,帶動附近1000多戶農戶;武平縣的“仙草種植大王”邱福平出錢出力幫助鄉親們一起種植仙草…… 作為福建新聞界“走轉改”的新實踐,10月起,福建推出“脫貧致富帶頭人”大型主題采訪活動,福建日報社、福建廣電集團等媒體派出多路采訪組,深入23個省級扶貧工作重點縣,與脫貧致富帶頭人同吃、同住、同勞動,與基層干部群眾一起思考脫貧思路,一起謀劃致富舉措。 福建省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說,2011年“走轉改”活動啟動以來,福建堅持在與大局同頻共振中找準新聞工作的著力點,在推動解決實際問題中夯實“走轉改”制度化常態化的基礎。 編輯記者深入革命老區、偏遠山區、僑區特區的田間地頭、社區街坊、村鎮集市采訪調研,挖掘推廣水土保持的“長汀經驗”、縣域經濟發展的“晉江經驗”等,把鏡頭對準“法官媽媽”詹紅荔、“托舉哥”、石獅陽光饅頭店等一批“身邊人”“身邊事”。 與此同時,編輯記者帶著問題意識走基層,推動解決一批實際問題。如新聞媒體對治理客家母親河汀江情況大力報道,結合治理實踐探討解決保護生態與致富之間的矛盾,動員汀江流域的群眾共同保護美好環境。 海峽都市報記者在走基層采訪時發現橘子豐產滯銷價賤傷農的問題,報社領導得知情況后研究決定通過連續深入報道,搭建“海都農家樂”平臺,發動社會愛心力量,先后幫助農民解決了橘子、地瓜、苦筍等農產品的銷路問題,取得良好社會效果。 值得稱道的是,福建以激勵約束機制為重點完善系列制度機制,促使“走轉改”由“軟任務”向“硬約束”轉變、由“抓活動”向“促常態”轉變、由“一時改”向“持久改”轉變。 目前,福建共有編輯記者5.5萬多人次走基層,建立基層聯系點910多個,開設專欄150多個,創造了“宣傳部長同新聞工作者一道‘走轉改’”、“海都農家樂”等在全國叫得響的先進經驗,成為唯一一個兩次在全國專題會議上介紹經驗的省份。 福建省委書記尤權表示,要總結運用福建新聞戰線開展“走轉改”活動的好做法好經驗,多宣傳基層群眾中涌現出來的道德模范、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直面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著力釋疑解惑,既講“怎么看”,又講“怎么辦”,引導人們多看主流、多看本質、多看光明面,培育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