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編者按:
7日,新春開假。本報記者、通訊員深入城鄉采訪,或隨紀檢監察人員明察暗訪,看機關、窗口工作人員到崗情況;或隨干部、技術人員進企業、社區和田頭,了解民情,解決問題。往年,在采訪中,都會發現個別單位、工作人員患“假日綜合征”,今年卻很少發現。所見所聞令人欣慰!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面臨重大契機。在這種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重要關頭,好的精神狀態尤為重要。我們要切實轉變作風,抓好工作落實,認真按照省委提出的“三個必須”要求,努力實現各項工作目標。
七日,莆田市荔城區行政服務中心大廳內,各辦事窗口工作人員準時到崗、亮牌上班,迎接節后第一批服務對象。本報記者 陳榮富 通訊員 朱崇飛 攝
上班第一天,行政服務中心等窗口服務單位工作情況如何?許多地方的紀檢監察人員明察暗訪發現——
福建日報記者 林蔚 通訊員 何啟鈞 發自福州 “您好,請問您辦理的是什么業務?對服務滿意嗎?”7日上午,在福州市住房公積金中心服務大廳,正在暗訪的福州市效能辦工作人員問一名女士。這名女士姓歐,來辦理離職公積金提取業務。她原擔心上班第一天窗口工作人員會有“假期綜合征”,沒想到很快就辦完了。當天,這個服務大廳10個業務窗口的工作人員都準時到位,截至11時,已接待群眾99人次。
效能辦工作人員又來到福州市財政局檢查,這個單位143名應到人員全部在崗。12時,通過查閱指紋簽到、簽退記錄,確認上午無一人遲到早退。
福建日報記者莊嚴、通訊員繆淑秀發自壽寧 7日9時許,壽寧縣紀委效能辦工作人員來到縣行政服務中心檢查。中心主任金立武介紹,全體人員在8時都已到崗。效能辦工作人員調出指紋簽到記錄,顯示中心30個窗口實到人員64名,到崗率100%。隨后,效能辦工作人員登錄審批網,數據顯示,8時至9時38分,中心受理行政審批及服務項目18項,現場辦結16項。
福建日報通訊員楊特團、楊怡靜發自漳州薌城區 7日上午,薌城區紀檢監察部門組成檢查組,與聘請的臺商效能監督員一道,對全區4個鄉鎮、6個街道以及區行政服務中心等窗口服務單位進行明察暗訪。“從檢查結果看,所有單位已恢復正常辦公,工作人員都已正常到崗。”區紀委負責人表示。
福建日報通訊員黃喜祖、吳桐煌發自東山 查閱考勤記錄、查看指紋打卡機、檢查公車使用情況……7日一早,東山縣紀委監察局效能督查人員就到各單位檢查上班情況。在縣行政服務中心,發展改革等19個常駐窗口單位和教育、經貿等18個綜合窗口單位的人員全部在崗工作。至12時,中心共受理辦件43件,辦結42件。
泉州: 對接推介項目 派發政策“紅包”
東南網2月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劉益清何金)7日,泉州舉行開春首場項目對接推介會,推出重點招商項目150個,總投資1657億元。出臺八項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包括拓展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推動商業模式創新等,為企業獻上豐厚的政策“紅包”。
對接推介會上,重點推出的46個文化產業項目成為亮點,項目主要涉及文化創意、文化旅游、動漫等多個領域。“把文化項目招商列入推介會,體現了泉州以文興城、以文興業的新思維、新戰略。”泉州市有關領導介紹說。
據統計,推介會現場共簽訂合同項目10個、金額近30億元,簽訂合同或意向協議的文化產業項目19個、投資額逾49億元。
2013年,泉州完成生產總值5218億元,經濟總量連續15年居全省首位。2014年,泉州將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宜居環境建設、城鄉基礎設施提升、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民生工程等五大行動計劃。
節后駐島第一天
東南網2月8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王國萍 通訊員 吳曉韌 楊鋒)
7日,霞浦縣海島鄉西洋島上海風呼呼,一艘從霞浦下滸開來的輪船緩緩靠在碼頭。船上跳下一位50來歲的人,工商制服上斜挎著一個老舊的背包。
“老郭,又來駐島啦!”這里的大人小孩都對他非常熟悉,紛紛跟他打招呼,他就是霞浦下滸工商所駐島干部——郭小波,已經駐島30多年了。
海島鄉是霞浦唯一的純漁業鄉,也是寧德工商局管轄最遠的一個轄區。為給海島上的群眾提供便利,每月郭小波都要定期駐島,為企業和群眾上門服務。這不,春節后上班第一天,他早上6點多就吃了早飯,背上一包資料,坐了一個半鐘頭的早班船,頂著海風來到西洋島。
下了船,郭小波立即趕到一家水產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前,合作社打來電話說要申請注冊集體商標。
“中午就在這里吃飯吧?”
“不用,不用,我還有好幾家要去呢。”
辦完手續,郭小波婉拒了社員們的邀請,提著背包,又朝下一家趕去。
據了解,寧德市工商局不斷改革創新服務舉措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確保經濟發展到哪里,工商服務就跟到哪里。截至目前,全市民營經濟主體達12萬戶,同比增長17.36%;農民專業合作社3858戶,數量居全省第一位。
7日,在建寧縣里心鎮蔬菜大棚基地,農技員正在指導菜農做好病蟲害防治。當天,該縣縣鄉兩級農業部門組織農技人員100多名,分赴9個鄉鎮,為農民講解煙葉、果蔬、苗木等方面的管護知識。陳曉星 王華耀 攝
一年之計在于春,廣大農民對田間管理、種養技術等需求迫切,我省各地鄉鎮干部和農技人員順應群眾呼聲——
下田頭解民憂
福建日報記者 嚴順龍 發自龍巖市新羅區白沙鎮 7日上午,白沙鎮鎮長李芳處理好一些事情后,翻看 《民情日記》。日記記著,受降溫和霜凍影響,官洋村海西農業大觀園一些農戶損失嚴重。李芳馬上打電話給鎮干部詹信輝。詹信輝邀上鎮里的技術人員陳緬,又聯系了幾名回家過節的鄉賢,到現場察看。鄉賢向受損農戶推介新品種,詹信輝聯系上級部門對農戶受災情況進行評估。“下一步,我打算種甜椒,可是資金缺口較大。”一名農戶說。陳緬表示,他將建議由村里擔保,幫農戶向銀行貸款。
福建日報通訊員江鵬、鄧上海發自長汀縣古城鎮 “今年種了多少竹蓀?技術上有什么困難?”7日一早,古城鎮黨委書記吳蓉來到村民彭大玖的竹蓀大棚了解情況,并將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彭大玖。當天,古城鎮政府除值班人員外,所有干部都深入到聯系的農戶家中和田間地頭,收集到群眾要求解決的問題10多項,涉及道路維修、農田水利建設等。吳蓉表示,下一步將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盡快解決問題。
福建日報通訊員郭碧燕、江建斌發自南靖縣龍山鎮太保村 7日,看到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陳國發出現在田埂上,正在耕作的太保村村民紛紛圍了上來。蕉農陳有助搶先問:“最近我種的香蕉葉子越來越枯黃,這是怎么一回事?”陳國發對大家提出的春季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問題一一詳細解答。當天,南靖農業局組織了十幾名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業生產。
福建日報通訊員邱慧敏、洪新瑜發自尤溪省級農民創業園 “水池位置得先預留好,找有泉水的位置更好……”7日,尤溪縣食用菌站站長楊彬來到省級農民創業園食用菌核心區,對菇農進行指導。“家庭菇場”是馬詩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入的與農戶合作經營新模式,通過這一模式,今年預計可帶動上百戶農戶發展食用菌800多萬袋。“水簾、出菇鋼架用哪一種較好?”“靈芝菌包要不要改換擺法?”……菇農提出許多問題,楊彬一一耐心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