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第二,崛起一批縣市報、社區報。新型城鎮化,未來幾年的巨變在小城鎮。一些鄉改設鎮、鎮改設街道辦事處,這會滋長辦社區報的需求;一些縣撤縣設市,這會滋長辦縣市報的需求。即使不“改設”,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它們也是農民進城的集中地。我實地考察的浙江桐鄉頗為典型,桐鄉早有黨政、企事業和新聞門戶等多個網站,它仍于2012年2月創辦《今日桐鄉》報。桐鄉市委書記盧躍東說:“一個地方的發展,如果沒有一個主流輿論平臺,會碰到很多困難。”桐鄉未來幾年的發展任務很重,市委亟須一份機關報營造輿論環境,凝聚民心共謀發展。⑨就是本文論述的,新媒體無法承擔報紙的功能。無論多少人唱衰報紙,縣市、社區仍然認這個“主流輿論平臺”,報紙趕快用“客戶是社區”的改革創新去滿足。我曾論述美國大報錯失城鎮化機遇,從1960年代就開始了讀者流失,那還怪不得新媒體!⑩前車之鑒,中國報人可不能犯同樣錯誤。 第三,新開城市群報紙市場。新型城鎮化,城市群是主體形態,這開辟了報紙新的市場空間。城市群的理想目標是規劃同籌、交通同網、信息同享、金融同城、市場同體、產業同鏈、科技同興和環保同治。這8個“同”,是伴隨城市群興起才有的新需求。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未來我國將建成20個城市群。 以上是未來10年或更長時期中國城鎮東西南北中的巨大變化,巨變中的報紙,考慮跨出縣、市邊界向城市群擴張么?擴張機遇在兩種因素的交疊處:一是城市群的成熟程度。城市群理想目標的8個“同”,具體表現為各種要素:勞動力、資金、技術、生產單元、居所、信息等在各中心城市與周圍地區之間,以及各類地區之間流動的增多和加深。二是要素流動形成社區。本文反復論說的社區,實際有三個尺度:一是地理尺度,它有明確的地域邊界。二是社會尺度,居民互動頻繁,有社會關系的積累。三是心理尺度,居民有共存感、從屬感和認同感。這樣的社區與城市或城市群的邊界并非一一對應,創辦城市群報紙的需要和機遇,將首先出現在那些幾個城市“同城化”程度高的地方。(作者為四川省社科院新聞所二級研究員) 【注釋】 ①張立偉:《贏在守護這張紙——兼論“死的是紙、活的是報”不成立》,《中國記者》2013(3) ②羅伯特·G·皮卡德、杰弗里·H·布羅迪:《美國報紙產業》,48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③同注2,47~48頁 ④黃若:《走出電商困局》,37、142頁,東方出版社,2013 ⑤⑦喬納森·A·尼等:《被詛咒的巨頭》,73、83頁,中信出版社,2013 ⑥菲利普·邁耶:《正在消失的報紙——如何拯救信息時代的新聞業》,248頁,新華出版社,2007 ⑧丹尼斯·麥奎爾:《受眾分析》,35、2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⑨張奇志、葉軍:《〈今日桐鄉〉將民間聲音納入主流輿論場》,2012-10-8,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2/10/08/018857189.shtml ⑩張立偉:《城鎮化延長報紙成長期——兼論報紙三誤》,《新聞記者》20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