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微信與讀者,隨時互動 靜態服務已經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出版社微信公眾號開始嘗試將讀者引入圖書出版、編輯環節。 最近,華文天下的“我們的封面由你定”就吸引到不少讀者參與。即,出版社提前公布圖書內容或出版意向,然后向讀者提供多款封面供其投票選擇。同時,讀者還可與編輯討論如何改進、編輯該書。這樣讀者從文化產品的接受者變為了參與者。 “類似活動在微博也做過,但它更適合微信平臺,因為讀者的參與性比較強。許多微信大號幫忙推廣。”有出版人評價說,或許未來,圖書產品會走圖書定制的路線,讀者的意見參與非常重要。 出版人金馬洛認為:“我也曾設想過讓讀者參與編輯工作,讀者成為圖書作者甚至是營銷人員。但目前這種方式從本質上來講,還是一個營銷活動。” “現在很多出版社運用微信做圖書營銷。這是因為,現在讀者獲得信息的渠道看似很多,而實際上,有太多信息被淹沒、被覆蓋,所以信息的有效傳播越來越受重視。微信的‘點對點’傳播就是這樣一種方式。”金馬洛說。他認為,個人用戶在篩選圖書信息,有了微信,他們可以在刷微博、看行業網站、讀報紙之外,了解新書信息,由此可能產生購買行為。 線下活動,必不可少 通過微信推廣線下活動也成為圖書微店營銷方式之一。 “線下活動推廣會在微信公眾號中呈現。”孫建偉坦言,“但由于粉絲都分散在國內全國各地,所以有時推送效果不太明顯,反饋回來的報名者甚少。” 由于目前各出版機構微信公眾號的訂閱用戶有限,因此,在增加讀者參與度的同時,微信公眾號也開始關注客戶服務。“要留住粉絲,微信編輯與讀者的單線討論很關鍵。”許來思說。 鄭重認為,微信能精準地命中目標受眾,這是傳統的微博營銷和互聯網營銷所不具備的。他強調:“微信營銷不會取代傳統營銷,但會是一種革命,即,由以前由大眾傳播到分眾傳播到小眾傳播,轉變為大眾傳播到小眾傳播到人際傳播,點對點的傳播,這種革命是顛覆性的。” 微店營銷扶強不扶弱 微店打通了讀者與出版社間的通道。但是否將改變出版社現有的賣書模式? 《讀庫》主編張立憲在讀庫的微信公眾號中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就讀庫而言,微店3月初開通,營業一個月來,有著不錯的推廣資源,業績卻不好不壞,只是作為淘寶店的一個補充。有人說是因為微支付還不夠普及,有人說是用戶心態的緣故。人們上淘寶,就是為了花錢;打開微信,卻少有這種心理準備。就像新浪微博右欄的商品鏈接,盡管指向的就是淘寶鏈接,可引入的客流、實現的交易有多少呢?” 許來思給出否定答案,她說:“畢竟電商有自己的優勢,產品種類多,并且電商會有很好的搜索功能,況且巨大的用戶數量也是微店不可比的。” 張立憲建議面對微信的熱潮,大家應該冷下來。“微信也許商機無限,但這樣的美好愿景還未到來。在很長一段路要走的過程中,希望大家運營得足夠良性,生命力足夠頑強。可即使等到這一天,它也是‘扶強不扶弱’。在其他渠道賣不好的東西,在這里同樣賣不動。”(張黎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