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摘
要:新媒體蓬勃發展,越來越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占據日益重要的地位。我們可以不看電視不看雜志不看報紙,但是忍受不了沒有互聯網的日子。不僅在城市,新媒體已然進入農村,并且出現在了農村老年人手中,衣兜揣著手機,手上拿著MP4播放著早已下載好的京劇曲目,回家可以電波自己喜歡的電視劇欄目,這些已經不再是奢望,農村老年人也越來越接受并且喜歡這些新的媒介形式。但是,新媒體畢竟是相對新興的事物,發展還有待完善,并且其面對的主要對象是中青年群體,老人則相對來說是“邊緣群體”,而農村老年人相對于城市老年人在這方面更是“邊緣”,因此在老年人特別是本文主要論述對象——農村老年人使用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困難和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以后亟待思考并應該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新媒體;移動終端;IPTV;農村;老年人
一、引 言
(一)選題原因
當前,兩種趨勢不可逆轉。一方面,中國正在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而另一方面,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崛起,并且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正呈現加速融合之勢。新媒體將在老年群體的晚年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快捷和便利。中國目前還是個農業社會,農村人口占有絕對比例,在老齡化現象予以明顯的大環境下,農村老年人則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數量龐大,對于新媒體新技術的接觸接受也在快速增長中,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1]。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農村網民規模為1.46億,比2011年底增加1464萬,但是因發展環境和自身等原因呈現特殊的態勢,值得我們去研究分析。
(二)選題意義
本選題從時下熱門話題出發,選取農村老年人為分析對象,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義。
1.從農村老年人的角度出發研究新媒體在他們之中的應用狀況能夠拓展我們研究領域范圍,目前國內學者針對新媒體的研究中集中在城市、年輕人、企業等這一塊,而對老年人尤其是農村老年人的關注則比較少。同時緊跟國家大的方針政策,聚焦農村農民。面對這一新興的日益龐大的群體,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放寬視野深入研究。
2.對于農村老年人而言,吃飽穿暖已經不再是他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心理慰藉和滿足才是當務之急。“銀發中國”即將到來,農村老年人空巢現象越來越普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是子女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而新媒體在他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們分析研究農村老年人應用新媒體的概況對于他們的生活心里狀態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關鍵概念的界定
(一)什么是新媒體
新媒體是近幾年也是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熱門詞匯,對于它的定義也有不同的闡釋。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熊澄宇教授:“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之上出現和影響的媒體形態。”在本文中,我個人認為最為準確完整的是在2006~2007
年的“中國新媒體發展研究報告”中所提到的新媒體定義:“新媒體是基于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數字廣播等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數字廣播電視網和衛星等渠道,以電腦、電視、手機、個人數字助理(PDA)、視頻音樂播放器(MP4)等設備為終端的媒體。[2]”
(二)農村老年人的特性
對于老年人的界定,一般來說不同的國家地區由于經濟、衛生、生活水平各異有不同的界定標準。一般按照國際慣例,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
7%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3]。因此本文討論的農村老年人以55歲以上為標準。農村老年人群體首先來說具有所有老年人的共有特點,另外其本身也有特殊性。
1.在我國60歲是平均退休的年齡,此時退休的這一批人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老年人,空閑時間多,以休閑保健為主,在家時間大大延長。公園、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學校是除了家以外日常去的頻率和呆的時長比較長的幾個地方。生活重心突然地消失讓大部分老年人不適應。
2.空巢老年人數量增加,老年人獨自時間較多,關注焦點被迫轉移到自身身上。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當吃跑穿暖不再是奮斗目標時,心理層次的需求變得尤為重要。
3.農村老年人的特殊性。在識字率上明顯不如城市,不識字現象比較普遍,也成為在新媒體應用的一大障礙。其次,在經濟條件上也制約了他們在第一時間使用到最新的媒體產品。農村老年人普遍經濟狀況不如城市,收入偏低,甚至相當大部分沒有收入。再者,傳統觀念的限制。農村老年人對金錢態度謹慎,并且將更多地重心放在子女和自己的養老以及身后事上,在金錢分配上也會相應側重,因此在新媒體的花費上比例比較小。
三、新媒體在農村老年人中的使用概況
(一)農村老年人青睞何種新媒體
農村老年人對于新媒體的各種形式接受程度和使用狀況和城市老年人有所差別,與中青年所使用的產品明顯不同。依據筆者觀察,手機、MP3/MP4、IPTV普及程度明顯高于電腦、平板電腦等設備。價錢低廉是一大因素。另外,基礎設施的配備也制約了新技術的采用,如WIFI便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影響因子。再者,從目前需求情況來看,上訴媒體基本可以滿足,溝通聯系,聽戲曲,看電視,關注特定欄目,收取農業農村相關信息,相較于城市老年人,生活比較單一,需求還有待開發。
(二)農村老年人使用新媒體的目的
農村老年人使用新媒體的時間上晚于城市,晚于中青年,同時在使用目的上也有很大差別。主要來說有四大目的:1.娛樂是第一大功能。在這里獲取信息并不是農村老年人使用新媒體的首要原因。以筆者在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部分鄉鎮和區中心部分地方的了解,老年人對MP3和MP4的需求量比較大,在區中心地帶平均10位老人就有5個擁有,在下面鄉鎮比例稍低。他們主要用這些工具來聽或者觀看戲曲和部分電視劇,在老年人出外散步聊天或打牌時比較方便攜帶,并且可以相互交流。隨著IPTV的普及,在農村很多地方也能夠收看,特別是在城郊地區全面覆蓋。大量節目呈現,并且能夠點播自己喜歡的節目,這點對農村老年人的吸引力巨大。2.社會聯系的需要。這部分功能主要是手機承擔。專用的老人手機大量出現,價格低廉,更是增加了手機在農村老年人中的擁有比率。大量空巢老人需要和家人和周邊朋友圈子保持聯系,以寄托相思之情,排解孤獨寂寞。3.獲取信息的需要。傳播的首要功能是傳播信息,人們使用媒介獲取信息,新媒體的出現讓這種獲取行為變得更加便捷。對于農村老年人,上網的比例遠低于城市,但是,上網者一旦獲取信息便會及時并樂于與人交流,更多的老年人接受了這個小群體中的“意見領袖”的間接信息傳播。同時,手機訂閱的每日播報等消息渠道也讓大家在第一時間獲取相關信息。三大通訊公司為老人定制內容,量身打造,推送到農村老年人手機上。4.出于一種比對心理,當看到周圍有人有了某種新媒體設備時,會參照自身然后配備,自己購買或者讓子女購買。以筆者奶奶和外公為例,當附近的老人拿著手機出現時,他們看到了手機的便捷,也看到身邊越來越多人擁有,于是會產生羨慕心理和攀比心理,為了顯示自己受到子女重視,顯示自己能夠跟上潮流,會要求子女為自己配備。相繼的,MP3,MP4的出現也同樣如此。現在一些平板電腦也開始出現在農村老年人手中,這部分人主要是學識較高,思想開放,易于接受新事物,在農村老年人中屬于早期應用者。
(三)農村老年人運用新媒體的原因分析
1.外部環境的變化。現代社會高度發展,媒體環境日新月異,新的媒介技術層出不窮,各種新奇的、更貼近人們生活需求的媒體終端在不斷被制造出來,城市中青年無疑是首批應用者和追隨者。隨著社會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農村地區不再是以前封閉落后的山溝溝,外出的年輕人帶回更多的原本在城市流行的東西,手機的普及讓農村老年人與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新的媒體的沖擊,對農村老年人造成巨大影響。另一方面,農村老年人晚年空閑時間多,子女不在身邊,需要有另外的物質填充每天的生活。
2.心理需求。中國社會老年化加劇已是不爭的事實,空巢老人逐漸增多,子女在外工作生活,缺少家庭關愛的老年人容易引發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空虛寂寞孤獨是農村老年人常見的問題,新媒體的出現無疑可以填補他們的空虛。年輕時候為生計為孩子而奔波,年老時空閑下來,會讓大部分農村老年人出現心理上的不適應。喪失了生活目標,缺少與人溝通的機會,缺少家庭關愛,與外界聯系部分中斷,在心理上便會抑郁,無法排遣。新媒體恰恰提供一個極佳的渠道,讓農村老年人能夠與子女實時溝通,與同村或曾經的朋友相互聯系,能夠在出門時候隨時觀看戲曲相聲小品等,甚至是各種小游戲也讓他們愛不釋手,同時能夠方便掌握健康資訊。新媒體滿足了農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打開了一扇心門,讓他們不再是彼此隔離割裂的個體,而能夠與他人互聯,與時代接軌。
3.子女娛親的方式。娛親,即使父母歡樂。三國時期魏曹植《靈芝篇》詩:“伯瑜(韓白瑜)年七十,彩衣以娛親。”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快,空巢老人愈來愈多,在農村尤其如是。農村老年人大多和孫子輩生活或者孤獨在家,在這種情況下,子女為了讓老人開心,彌補每年回家時間少而照顧不周的愧疚之心,于是會主動購買新媒體設備博老人開心。同時,中國傳統以孝治國,孝在中國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根植于每個中國人心中。不能侍奉在側,便要想方設法通過其他方式盡孝,新媒體作為娛親工具便會出現在農村老年人手中。
(四)農村老年人運用新媒體過程中的問題
1.農村老年人在新媒體運用中遇到的困難。由于新媒體在勃興之初的對象就是中青年,因此對于老年人尤其是農村老年人來說,如何運用存在一定困難。其次,在新媒體呈現的內容方面,針對老年人的并不多,老年人的需求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對于農村老年人來說,尤其如此。展開敘述如下:(1)新媒體產品設計方面沒有充分考慮農村老年人的特性。觸屏是現在新媒介技術一大特性也是亮點和改進方面,針對農村老年人來說,卻不是那么便捷了。農村老年人往往由于常年勞作等原因,指節比較粗大,在一些屏幕不夠大的設備上,會出現按不準的情況,由于靈敏性比較高所以常常按錯地方。另外一點,打字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大問題,對于英文按鍵和英式習慣的輸入接受慢,造成在使用過程中很多功能沒法開展。(2)針對老年人的內容偏少,并且主要集中在健康方面,而娛樂以及其他資訊則較少。其中很突出的一點是,即使是在健康方面的資訊,也往往是醫療以及藥品廣告居多,并且一些無良廠商也正是瞄準了農村老年人見識比較淺薄,認識不深刻,比較容易上當受騙這點而進行欺詐活動,造成農村老年人對此的不信任和懷疑甚至是戒備的態度,也進而導致了很多好的內容被湮沒。(3)從農村老年人自身原因分析,由于他們年齡較大,思考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在逐步減慢,視力和行動能力也在退化,因此在使用新媒體過程中對于相關技術性的東西接受慢,影響其功能的發揮,導致使用困難。另外,由于老人心理上對新媒體終端設備存在一種小心翼翼的態度,因為不了解和價錢方面的原因而不敢放手隨意擺弄,很多時候只停留在基本功能的使用上面,同時由于這種心理而覺得使用不自由,不能滿足需求。
2.農村老年人對新媒體的期望。隨著農村老年人使用新媒體的人數增多,比例增大,他們作為受眾也有自己的需求,有針對目前情況的期望。(1)期待更多更豐富的內容出現,而不僅僅只是媒介形式的變化。新媒體無意識給農村老年人提供一個新興的渠道獲得更多資訊,但是內容的單一和貧乏并沒有徹底改變。以健康信息為例,更多的涌現的是醫療醫藥廣告而非實用信息,現在也有一個新的趨勢,很多廣告非常隱蔽,農村老年人接觸知識比較少,往往難以分辨,因而在上當受騙之后會極度不信任,由此對內容的需求更高。(2)期待更加適合老年人的移動終端出現,特別是在娛樂方面的功能有待開發。農村老年人在多年生活中圈子固定且相對比較封閉,因而當這些新媒體出現的時候會產生驚嘆進而喜歡,但是在產品設計上還有待改進,目前出現的老人手機是個比較好的先例,受到老人們歡迎。以筆者親歷為例,按鍵大,音量大,耐摔,價廉的老人手機才符合農村老年人的胃口;再者,新媒體在老年人的娛樂功能這方面比較滯后,針對老年人的游戲有待開發。(3)期待在價錢方面能夠降低以實現更大范圍的普及和及時更新。相對于農村老年人的經濟水平,一些新媒體移動終端的價格超出了他們承受范圍,也阻礙了他們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
四、針對以上問題的建議
針對前文對問題和期望的分析,筆者的建議可以從以下兩方面給出:
(一)從技術方面著手
產品的設計更需人性化并結合農村老年人特點。在設計操作方式和交互界面上,要盡可能多地向簡單化、易理解性靠近。復雜的操作方式和界面菜單都會增加老年用戶對產品的使用難度,簡便的操作模式以及一目了然的界面選項相對來說更容易[4]。另外,提升老年人感官感覺也是必要的考慮因素,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感官退化明顯,提升感官感知也是重要方面。
(二)從內容層面著手
豐富內容,提高可信度;增加實用性強,貼合農村生活的信息;健康的傳播信息,也傳播健康的信息,這是現代媒體應該為你農村老年人所做的,無論是從社會責任還是媒體自身利益各方面來說都相當重要。媒體與生俱來的承擔著社會文化傳承和教育的功能,這是媒體社會責任的一面。同時,媒體也有盈利的一面,內容是傳媒生存的根基之一,做好內容,抓住受眾,便能帶來無限的利潤。目前在傳播領域,健康傳播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其中農村農民便是關注主體,這無疑也是對內容提出了要求。
(三)從政府層面著手
農村基礎設施需要完善,新媒體的開發和應用是一項耗資巨大,同時又承擔了社會文化傳承和教育的重要功能,需要政府主導投資建設才能完成,也只能是由政府來承擔這個職責。與此同時政府加大投資力度,扶持新媒體產品下鄉銷售,以政府部分補貼的方式來提高新媒體的擁有率,兩相結合進而從外部環境方面提供條件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
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2-07-19.
[2] 中國農業農村信息發展報告[R].中國農業部,2010.
[3]
高紅波.農村受眾的使用、需求與IPTV的發展——以河南鞏義為典型個案的研究[D].上海大學,2011.
[4] 崔振.面向老年用戶的新媒體娛樂系統研究[D].哈爾冰工業大學,2011.
[5]
王萍,王斌.新媒體使用與積極老齡化:對老年人生活質量改善的分析[C].第六屆亞太地區媒體與科技和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2008.
[6] 鄒華華,劉洪.新媒體對農傳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新聞界,2007(2) .
[7] Leuteritz JP, Widlroither H, Mourouzis A, et
al. Development of Open Platform Based Adaptive HCI Comcepts for
Elderly Users[C].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niversal Access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009.
[8] Williams A, Wadleigh P, Yl?nne V. Images of
Older People in UK MagazineAdvertising: Toward a Typology[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2010(2).
[9]
周星.傾心于銀色世界的平等關愛——宏觀社會背景下的老年傳媒分析[J].當代電視,2004(5).
[10] 張彩.老齡化社會與老年廣播[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11] Mima C, Martin W, John B. Alision L.
Preventing Social Isolation andLoneliness Among Older Peopl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Health PromotionInterventions[J]. Ageing
&Society, 2005(25).
[12] 孫立仁.老年媒體的生存發展空間[J].傳媒,20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