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十佳風采 陳永章:夜班太陽 披星戴月 陳永章同志1965年出生于福建省古田縣,1984年8月從廈門大學中文系畢業參加工作。從1989年10月至今一直專業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從事新聞工作25年,有幸參與了《閩東報》《石獅消息報》《福州日報》3家報紙創刊號(復刊號)的編輯工作,在做好編務工作的同時采寫了大量作品,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農民日報》、《中國婦女報》、《福建日報》、《福建通訊》、《閩東報》、 《泉州晚報》、《石獅消息報》、《福州日報》等各級報刊發表了百余萬字的消息、通訊、言論等各種體裁的新聞作品。 1998年8月到福州日報工作后,一直從事夜班編輯工作,是福州日報上夜班時間最長的一名員工。在福州日報工作這些年,撰寫、編輯的作品有40多篇(次)獲福建新聞獎、中國地市報新聞獎,其中一等獎12篇(次),二等獎14篇(次),主持編輯的“黨報熱線”被評為首屆福建新聞名專欄。 作為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陳永章同志始終牢記自己的職責與使命,在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恪守新聞紀律與職業道德,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與責任意識,貼近實際、貼近基層、貼近群眾,在實際工作中努力爭先創優,曾被評為福州市雙十佳新聞工作者和福州市第32屆勞模。 一、堅持高舉旗幟,圍繞中心,服務人民,把好宣傳導向,為福州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鼓勁吶喊。 在福州日報工作16年時間里,他編輯和審改的版面有1萬多個,從未出過導向問題。陳永章參加了福州日報這些年來一系列受到好評的重大報道的編輯工作,如1998年10月1日創刊號,1999年5月有關北約轟炸我駐南使館和許杏虎、朱穎夫婦生前福州之行的獨家報道,1999年國慶50周年特別報道,1999年12月澳門回歸祖國報道,2000年迎接新千年報道,2000年福州舊屋區大搬遷報道,2001年7月14日北京申奧成功報道、2001年11月11日中國入世報道、2002年6月世界杯足球賽報道、2003年中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報道直至2010年的世博會報道、第五屆全國特奧會報道等。 陳永章同志還采寫和策劃組織了一系列深受好評的重大報道活動。他深入基層采寫的反映金山開發重要突破的《挺進金山》、表現福州改革開放新思路新發展的《路,福州2005關鍵詞》、報道平潭大橋建設的《大橋詠嘆調》等重頭報道,都受到了讀者好評。 2007年初他主導策劃了與人民網聯合開展的“共同見證喜人的‘十一五’開局”系列報道活動,組織本報記者采寫了反映我市“十一五”開局突出成就的《福州打造我國重要電力能源基地》、《福州臨海工業兩翼齊飛》、《福州大手筆構建大交通》、《福州民營經濟更上一層樓》、《榕臺交往譜新章》、《福州新農村建設“百花齊放”》等六篇報道,在人民網上推出《喜人的“十一五”開局:福州篇》的同時,在省黨代會期間在福州日報連續轉載,為塑造福州“挑大梁、樹形象、走前頭”的形象發揮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得到領導的肯定。 2008年1月中下旬省市召開“兩會”期間,陳永章策劃了歲末盤點系列稿件,在福州日報一版“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專欄,連續9天推出了精心策劃的《福州農民日子越過越好》、《“平安福州”保平安》、《著力民生得民心》《更大更美更宜居》、《“居者有其屋”的福州解讀》、《社區衛生服務:把醫院設在家門口》、《教育惠民得民心》、《厚植民生之本 夯實穩定之基》、《喜看文明花常艷》等9組報道,每組報道由“工作盤點”、“新聞回放”、新聞圖片、“百姓心聲”四部分組成,從不同側面豐滿地展示了福州在“海西”建設中打基礎挑大梁樹形象走前頭的良好形象。因為這一系列報道特意選在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云集福州的“兩會”期間刊發,受到了特別的關注,收到了特殊的宣傳效果。 2008年他策劃的福州日報正式出版10周年“為福州添?!毕盗谢顒?,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2008年底和2010年底,《福州日報》兩次改版,他積極提出建議和方案,得到了報社領導的肯定,并在具體實施中發揮了骨干作用,新推出的“視點”“民生”等新版面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010年10月19日全國第五屆特奧運動會在福州開幕。會前,他提前對版面進行精心策劃,從版面內容、文章采寫、圖片選擇、社論配寫、版面設計等方面作了詳細安排。由于準備充分,第二天見報的福州日報一版,以別具一格的面目受到好評,被評為第十七屆福建新聞獎版面一等獎。他為這個版面配寫的社論《愛是陽光 照亮生活》被評為中國地市報新聞獎二等獎。 二、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努力爭先創優。 評論是黨報的旗幟,在新聞宣傳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陳永章同志在編輯工作之余,有意識地學習全國重要媒體評論,提高自己寫作水平,寫出了一批立意新穎、手法創新,受到專家和讀者好評的新聞評論。這幾年他寫的新聞評論在福建新聞獎評比中連連獲獎,《眾手寫大愛》《大熱天吃冰淇淋》分別獲得2008年度和2009年度福建新聞獎一等獎,《“四位一體”抓貫徹》《用發展破解難題》分別獲得2007年度、2004年度福建新聞獎二等獎。省新聞界前輩、原福建日報總編輯黃種生同志對評論《眾手寫大愛》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文章題材重大,入筆角度新穎,行文激情充沛,語言生動有力,完全擺脫三段式寫法的老套”。2010年陳永章寫的評論《大家都好才是真正好》,抓住福州調控菜價這一新聞熱點,貼近百姓生活,反映群眾心聲,為政府叫好發自內心,為百姓呼吁敢說真話,較好地做到了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導向和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這篇評論發表后,引起許多讀者的共鳴與好評,并獲得當年的福建新聞獎二等獎。 陳永章同志主持編輯的“黨報熱線”作為一個以新聞輿論監督為主的版面,由于堅持從新聞規律出發,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努力把體現黨的意志與反映人民群眾心聲結合起來,得到了黨委、政府與社會、群眾的雙重好評,2003年獲首屆福建新聞名專欄獎。 三、熱愛新聞事業,長年堅持上夜班,兢兢業業編報紙。 陳永章同志到福州日報工作的十多年時間主要從事編輯工作,一直工作在夜班第一線,也是報社唯一從日報創刊至今一直在上夜班的員工。1998年8月到2005年10月,在福州日報編輯部擔任編輯和副主任的這7年時間里,上夜班時間多的年份在240多天、少的年份也有180天左右;2005年10月通過公開競聘擔任總編室主任后,作為帶班編委依然在上夜班,每年上夜班的時間在百日左右;2010年4月調任福州日報編輯部主任后,每年上夜班的時間又達200多天。這些年,許多節假日他都是在夜班崗位上度過。 他曾在一篇題為《夜班的太陽》的文章中這樣寫道:“報社的夜班編輯是項披星戴月的工作,每天上完夜班走出編輯室已是凌晨2點左右,仰頭望天,撫慰我們疲憊身心的往往是溫柔的月光和星光。當太陽冉冉升起時,我們多半已進入沉沉的夢鄉?!?“在那些上夜班無法看到日出的日子里,我們心中始終懷著一顆太陽,那顆太陽就是時時鞭策我們做好工作的始終不渝的信念:通過我們在黑夜里編輯的報紙,歌頌真善美,鞭撻假丑惡,讓我們的世界充滿陽光,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