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摘 要:一檔電視新聞節目,是由若干條新聞組合而成的,如何根據宣傳重點、觀眾的欣賞情趣和關注度,優化電視新聞的編排,對于更好地發揮電視媒體的優勢,強化電視新聞的宣傳效果,增強電視新聞的觀賞性,提高電視臺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電視新聞編排工作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針對電視新聞編排中出現的一些影響傳播效果的問題,介紹了電視新聞編排中的技巧和方法,以期給讀者和新聞從業者以啟迪。 關鍵詞:電視新聞;存在問題;編排藝術;傳播效果 如今看電視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尤其是電視新聞,以其聲畫合一的藝術表現形式,成為人們知曉國內外大事、了解身邊變化的一個重要途徑。電視新聞報道的效果,直接影響著電視臺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乃至社會文化信息的傳播。如何辦好新聞節目,提高輿論引導水平,其中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就是要新聞編排,編排的好壞直接影響電視新聞的收視率。電視是一門綜合藝術,它以視覺為主,視聽結合。電視新聞的編排同樣也是一門藝術,一檔能夠引起觀眾興趣的電視新聞,除了要求本檔新聞貼近生活,內容新穎、制作精美外,其中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就是要搞好新聞節目的編排,一檔新聞節目編排的好壞[1],對于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電視新聞的質量和收視率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有人說:新聞編排工作是對每條新聞所反映的客觀事實的評價,是電視新聞的再創作。那么如何才能編輯好一檔新聞節目呢? 一、要確立正確的編排思想 編排思想是新聞編排的靈魂,合理的編排思想是編好電視新聞的前提。編排思想是報道思想的具體體現,編排技巧是為編排思想服務的;而合理的編排思想來自電視編輯對整體形勢和全局情況的分析、來自于對實際情況的深入了解、對新聞內容的具體分析以及觀眾意見的反饋[2]。 編輯在取舍新聞過程中,首先,要對黨的方針、政策和當前報道的重點做到成竹在胸,使編排的節目能及時準確地體現黨的宣傳指導思想。 其次,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審視本地區的工作重點,做到所編排的節目與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結合,這樣才能胸有全局,準確地把握時代脈搏,選擇出人們普遍關心的新聞來。 第三,要把選擇頭條新聞作為整檔新聞中心的重頭戲。因為電視不同于報紙,報紙是一個面,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欣賞情趣和關注度的不同,隨時隨意瀏覽和閱讀不同版面的內容;而電視新聞是一條線,其播出的連續性、整體性使其對觀眾具有“強迫性”。觀眾只能按照編輯們事先編排好的順序進行觀看,因此,電視新聞的頭條,直接關系到觀眾是否觀看下去的選擇,觀眾對整檔新聞的感受是好是壞,最終的判斷往往就在頭條,頭條新聞選擇得當,既能突出宣傳重點,又可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達到“抓”住觀眾的目的。因此,頭條新聞是整檔電視新聞節目的旗幟,是整檔新聞節目的龍頭。作為縣級市,近幾年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重點是“建設文明、生態、富裕、和諧的幸福新市中”。因此,圍繞中心任務,我們縣級電視臺的《市中新聞》每天播出經濟類的時間占到近乎一半,長時間的播出容易給觀眾造成一種收視疲憊,于是筆者在新聞中做出了一些調整,譬如每年的春節、五一、十一、清明節、端午節等我國傳統節日我都會把3條以上的稿件組合在一起排上頭條播出,突出我國傳統習俗,彰顯百姓萬家團圓、幸福新市中的和諧主題,然后把小長假火爆旅游的一組,交警在景區維持秩序的一組,清明節祭祀防火的一組依次排開,而最后一條稿件排的才是一條長達2分鐘的經濟新聞,這樣整期新聞看似本末倒置,卻大有突破創新。所以,筆者選擇頭條的標準一是新聞價值的高低,二是觀眾的興趣喜好。 第四,內容提要是整檔新聞節目的眼睛。所謂新聞提要,就是用簡明的語言把本次新聞節目中最重要、最新鮮、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的內容概括出來,起到預告新聞內容、評價新聞內容和“亮化”新聞節目的作用,具有鮮明的導視功能。觀眾通過提要,可以提前了解這檔新聞將要播出的重要新聞,觀眾若對某條新聞感興趣,便可以有選擇的收看,使觀眾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第五,電視新聞標題是每條新聞的靈魂。好的標題,可以鮮明的表現新聞主題,強化播出效果,讓觀眾產生共鳴、好奇,從而讓觀眾產生急于了解新聞事件的強烈愿望。譬如,一條會議報道標題是:全省實施“鄉村文明行動”電視電話會議,題目很平,改為“全省鄉村文明行動啟動五年,力推農村煥然一新”,這樣標題眼就有了感召力;市中區連續六個月的旱情后,終于迎來了一場大雨,當時記者寫的新聞標題是《我區喜迎降雨》,后來筆者把它改為《這雨真給力 我區旱情基本解除》。還有就是一些組合稿件標題的選取,汶川大地震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捐款捐物此起彼伏,我們市中臺對這些愛心行動做了連續一周的系列報道,每組新聞的標題也都分別作了變動,如《汶川不哭!我們牽手在一起》《濃濃市中情 涌向千里外》等,這樣改動后的新聞標題更具時效性、更加貼近群眾,雖然標題在屏幕上停留的時間十分短暫,但它重在提示新聞主體,提示新聞內容,因此要以實體為主,重在敘事,力爭簡短、通俗。另外,編排電視新聞節目時,還應注意報道平衡問題。報道不平衡,就不可能全面、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這包括報道中心與報道面的平衡,報道區域、戰線、單位的適當平衡,經濟新聞與社會新聞的適當平衡,表揚和批評的適當平衡等,使整檔電視新聞節目既體現黨的大政方針,又傳達民情民意。 二、要處理好編排與輿論導向的關系 正確運用編排方式,實現編排與輿論導向的有機統一是編輯工作應遵循的規律。 首先,電視新聞本質上是黨的喉舌,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指導思想,這是我黨新聞性質決定的,電視新聞編排中,要把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弘揚時代主旋律放在首位,要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把體現中心工作的新聞作為整檔新聞宣傳的重點,同時也要考慮觀眾的欣賞興趣和接受心理,積極編排一些反映民聲、民情,表達群眾愿望的新聞,做到反映中心工作的重點新聞和民生新聞二者的有機統一。 其次,要合理安排批評新聞,在編排新聞過程中,要選擇那些比較典型,在社會造成一定影響的新聞,播出后能給觀眾以啟迪和教育作用,使人們引以為戒。 第三,批評性新聞要把握好“度”的問題,不能集中時間播出,可以分期分批合理安排,但不能過濫過多,以便更充分發揮新聞輿論正確導向的作用。三要使編排的形式使群眾樂于接受。電視新聞宣傳對觀眾來說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如編輯不當,指導性也會帶來灌輸方式的弊病,就會使觀眾產生逆反心理。新聞節目在編排新聞時應注意“節奏”,不同的新聞題材有著不同的內在節奏,如長新聞與短消息、現場報道與人物專訪等,對這些不同的新聞題材要做到盡量交叉編排,如第一條是長新聞、第二條也是長新聞,如果連在一起播發,就會使觀眾產生疲倦感,如果在兩條長新聞中間插入兩條短消息,就會張弛得當。因此,新聞編排應該搭配靈活、層次分明,有張有弛。 如何使編排的節目讓觀眾更樂于接受,讓觀眾喜聞樂見呢?這也是編排的藝術魅力所在。編排時不妨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集中編排法,把內容有關聯的新聞編輯組接在一起,這樣做的好處是,收看起來集中、清晰、有聲勢、效果好;譬如,在每年的三秋、三夏時節,筆者都會把通訊員送來的田間地頭,農民搶收搶種,麥田防火、聯合收割機脫粒豐收的新聞稿件組稿一起播發,讓觀眾看到喜慶豐收的同時,也能看到農民朋友搶收搶種的辛苦。 二是分類編排法,將科技、文教等按照分類編排成組,以便觀眾觀看。 三是口播與圖像新聞結合法,充分發揮播音員口播新聞的作用,使口播新聞與圖像新聞做到合理搭配[3],以擴大新聞節目的信息量。 譬如,我們臺每周六播出的“一周要聞”就特意推出用主持人口播的形式回顧一周來發生的各大新聞事件,如2014年的高考組稿新聞,小畫面出現學生在校考試,而校外是焦急等待的陪考家長、電力、交警等職能部門積極協調指揮的電視新聞場景,主持人在旁敘述或述評家長是否應該陪考?以及全社會是否應冷靜對待高考的熱評,再加以主持人自己的評論,聲畫對位使之有張有弛,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四是社會新聞與各類新聞串結搭配法,譬如,當前群眾關心關注的醫療保險、素質教育、養老等問題,我們通過現場采訪人事、勞動、醫保、教育等部門負責人,講解有關政策法規,并針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各所學校對素質教育的理解以及今后的發展道路,步入老齡化社會后居民的養老問題等內容,進行策劃、采訪和分析報道。節目播出后在有關部門,各界群眾中產生了強烈反響,達到了預期效果。 總之,觀眾是電視新聞的服務對象,編輯在編排節目中,必須樹立為觀眾服務的思想,充分發揮新聞編輯的風格和特點,才能使電視新聞從內容到形式上更加貼近生活,走進觀眾,贏得信任。 參考文獻: [1] 葉子.電視新聞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2] 何蘇六.電視畫面編輯(第2版)[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 [3] 黃鳳鳴.2013云時代廣播電視媒體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3. (作者系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廣播影視總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