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堅韌 2012年9月30日,中秋,四艘海監船組成的編隊在釣魚島海域高速巡航。其中一艘船的駕駛室里,一個其貌不揚、沉默寡言的中年男人沉穩、熟練地指揮著編隊。這是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聲明》后,中國海監編隊第一次在釣魚島海域度過中秋。“一年要在海上待多久?”我問。 “200多天吧。” 我心里一緊。這個中秋我在海上待了20多天就瘦了8斤,懷孕9個月的愛人每天都盼著我早些回去。 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職業,比風吹日曬更難熬的是內心的孤獨和對家的牽掛。我問他,值么?沒等他回答,通信設備突然響了起來。原來夜色中,一艘中國籍商船正好經過釣魚島海域,他們見到中國海監船太興奮了,大聲對海監編隊喊:“中秋快樂!祖國萬歲!” 他幸福地笑了,說,值了!他叫王云,39歲,中國海監83船船長,中國海監當時最年輕的船長。 釣魚島領海基線公布后的第一個中秋、第一個國慶、第一個春節……我都在釣魚島海域度過。有人問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起了王云。于是我說:我感受到了一種堅韌的力量! 擔當 2014年5月12日,中國南海,中越西沙海上對峙進入第十天。 200多艘艦船在十幾平方海里的海域內擠成了一個個的“小疙瘩”,而這個海域的中心就是一座名叫“海洋石油981”的鉆井平臺。我是第一個來到對峙一線的記者。當搭載我的直升機快要在平臺上著陸時,一個身穿石油服的男人笑瞇瞇地向我招手。他簡單地介紹了當前形勢,便把我送到一線的海警船上。我問:“會不會遇到撞船?” 他說:“看你運氣。” “船不會沉吧?”我又問。 他笑了,說:“看你命。” 喊話、驅逐、碰撞……接下來的三天里,作為記者,我的運氣“不錯”,碰到了幾乎所有的“戰斗”場面;當然我的命也不錯,經歷了撞船,但萬幸船沒有沉。當我歸來時,迎接我的又是那張笑瞇瞇的臉。一線如此緊張,他卻如此平靜。我知道,這就是他的工作,他的擔當。 他叫王喜武,今年46歲,“海洋石油981”鉆井平臺護航行動指揮員、中國海警局支隊長。 王凱、王云、王喜武,是我采訪路上遇到的三個人。記得我跟他們說過同樣一句話——“向偉大的人致敬”,但他們說“自己只是平凡的人”。不論時代如何變遷,責任、堅韌、擔當都是支撐一個人人性的基石。只有一個國家擁有千千萬萬像他們一樣自認為平凡的人,我們的國家才真正擁有了一種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 向“平凡人”致敬! (新華社國內部中央新聞采訪中心 孫鐵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