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原標題:做講好中國故事的排頭兵——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者交流新聞傳播經驗側記 新華網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璩靜、隋笑飛)面對輿論場內新特點新挑戰,新聞工作者如何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講好中國故事?媒介融合轉型新時代,主流媒體如何占領主陣地、當好主心骨?中國記協15日、16日在京召開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和第十三屆長江韜奮獎研討會,近百位“兩獎”審核委員、評委、獲獎代表及專家學者與會,探討講好中國故事的新經驗。 更新話語體系 采寫百姓愿意聽、愿意看的中國好故事 一部好作品必然是“激蕩人心”的,更是“留得下、傳得開”的。在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看來,要達到這樣的標準并不容易,必須將領導話語體系、學者話語體系和群眾話語體系有機結合。讓老百姓能聽得明白、看得明白,愿意聽、愿意看。”翟惠生說。 “新媒體態勢下,想引領輿論確實不易。”人民日報社評論部副主任楊健說,“我們寫評論,一要接地氣,二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p>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李謙說,《由保潔員吃大學生剩飯引發的思考》從問題出發,用數據說話,引入新聞熱線,用80、90后熟悉的微博、微信調查、聽眾留言等互聯網方式進行線上線下調查,引領輿論熱點,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推動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 促進媒體融合 做強新媒體時代的主流媒體 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發展,傳統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終端各個方面都面臨嚴峻挑戰。對此,新華社積極探索新聞信息集成服務的道路,努力通過打造多樣化、對象化、個性化的產品體系,推動傳統業務和新興媒體業務轉型升級。去年8月,新華社推出以“地球綠飄帶”為主題的融合報道,并采用了信息集成服務的方式制作新聞產品。 “內容為王不是孤立的,必須要和渠道、終端等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我們要堅持內容生產為根本,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構建更加強大的交互平臺、應用終端和傳播渠道,滿足受眾和互聯網的需求,這樣才能建成強大有影響力的現代傳播體系?!毙氯A社總編室主任劉思揚如此描繪現代傳播體系藍圖。 在不久前結束的APEC會議上,央視新聞新媒體首次嘗試調用獨家公共信號資源,制作了專門投放在新媒體上的視頻欄目《V觀APEC》,發布了《習近平致辭 希望通過努力讓APEC藍繼續保持下去》等一系列微視頻,這種傳播方式的創新被受眾稱為“接地氣、聚人氣”,收到了以往時政報道罕有的傳播效果?!靶旅襟w時代是媒體的新時代,它不僅是屬于新媒體的,也是屬于傳統媒體的,主流媒體在迎接挑戰的同時,也蘊含著機會和機遇?!敝醒腚娨暸_新聞中心策劃部副主任余偉利面對“新媒體的挑戰”這一話題時,相當自信。 傳播中國聲音,提高國際傳播能力 中國日報社總編輯助理劉式南從對外傳播角度分享經驗:“我們不僅如實報道一些問題,也會報道這種現象存在的客觀原因,我們的報道中會含有希望、有沖擊、有光明。”“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人們有著不同的訴求,有時觀點的碰撞還十分激烈。這一切不能回避,也無需遮掩?!?/p> 北京大學教授程曼麗以“月球車玉兔”微博為例,談了自己對對外傳播工作的思考:“最近一些西方媒體有關中國航天工程的報道,經常與‘中國威脅論’聯系在一起。但新華社聯合果殼網開通的‘月球車玉兔’微博,獲得了許多國外媒體的轉載,還有國外媒體把玉兔比喻成一只勇敢的兔子?!薄霸街卮?、越敏感的事情借助符號的力量,采取引發共鳴的敘事和話語方式也許可以弱化事件本身的矛盾和沖突?!背搪愓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