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記者黃凌 通訊員楊國才文/攝 許多到過臺灣的游客,一定對那里干凈整潔的環境印象深刻,更為滿街找不到垃圾桶疑惑不已,這都源于臺灣實行的“垃圾不落地”政策。福清市石竹街道洋梓村也引進了這一先進理念,村里甚少看到垃圾桶,但村貌整潔干凈,村民做到垃圾分類,定時傾倒。 “幾年前,幾個村民到臺灣旅游后,被那里干凈的社區面貌震撼了。”洋梓村黨支部書記呂建華告訴記者,臺灣先后實行的四合一資源回收、垃圾“零廢棄”和強制垃圾分類等政策,俗稱“垃圾不落地”。在那里,垃圾車每天定時開到社區門口,居民聽到垃圾車的音樂自行將垃圾分類倒入車內。村民大會上,有人提出,村里能否也學習臺灣的做法,讓村容村貌發生改變。 說干就干。從2010年起,村里給每家每戶發了兩個垃圾桶,一個裝一般的生活垃圾,另一個裝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每天兩個固定時段,由保潔員挨家挨戶直接收了由環衛車運走。 一開始,村民并不習慣,垃圾還是隨意丟,經過村兩委堅持不懈地糾正,大家逐漸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如今,走在村里,看不到雞鴨成群、污水橫流,更看不到垃圾聞不到臭味,干凈整潔得讓人不忍心隨手丟垃圾。 “房前屋后干凈了,水流也清澈了。”村民卓麗欽告訴記者,來串門的親朋好友都羨慕他們的居住環境。有這么好的環境,村民們也會自覺維護。洋梓村“垃圾不落地”這一創舉,得到福清市家園辦的認可,并向福清市推廣。 村里干凈了,村民的心更齊了。去年以來,洋梓村按照“重點推進、打造精品”的要求,巧做“加減法”,先期投入50萬元建設資金,村民積極主動參與,自籌約200萬元建設資金,實施燈光亮化、纜線下地、道路拓寬、河流清淤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并對臨時搭蓋、雞鴨舍、廢舊車廂等進行拆除或整改,打造原汁原味的最美鄉村。 “‘生態美與百姓富’是洋梓村的發展理念。”呂建華說,洋梓村依托山水資源豐富的優勢,鼓勵村民發展農家樂等休閑旅游業,一個生態美與百姓富有機統一的美麗鄉村正逐步變成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