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四、評選標準 (一)作品系列評選標準 1.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全省工作大局服務,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落實“三貼近”原則。 2.內容真實,具有新聞價值,感染力強,社會效果好。 3.新聞性、時效性強,主題鮮明、勇于創新,語言文字生動,制作精良。 4.關注體現“走轉改”精神、努力改進文風的作品,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短、實、新的作品。 5.鼓勵媒體融合報道和積極應用新媒體傳播的作品。 6.對同一事件的同體裁新聞作品,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首發時間在前的作品。 7.存在以下問題的作品,不得獲獎或降低獲獎等次: 存在導向不當、有不良社會影響以及新聞要素不全、事實性錯誤和意思表達不清或有歧義(被采訪對象口述或引用原文的除外)等情況的作品,不得獲獎。 存在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多字、落字等情況的作品(含視頻作品、新聞論文)和主持人、記者表述有誤的音視頻作品,不得獲一等獎;存在使用成語不規范、縮略詞語不當、生造詞語、指代不統一、詞語搭配不當、數字單位缺失、前后表述不一致等情況,不影響文意的,不得獲一等獎;廣播作品現場音響和電視作品畫面質量不佳,原則上不得獲一等獎; 存在詞序錯亂、成分缺失、指代不明、事實交代不清、語句糅雜、歸類有誤等情況的作品,不得獲一、二等獎; 上述錯誤在同一件作品中出現2次以上(含2次)的,不得獲獎;系列(組合、連續)報道、新聞專欄申報代表作之內容,差錯達到5處,不得獲獎。 標點符號不準確不影響文意和記者現場采訪口誤非原則性錯誤的作品不受影響。 (二)人物系列評選標準 按照德才兼備的要求,綜合考察參評人員的政治思想、工作作風、業務實績、職業道德和社會影響。 1.認真學習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自覺為福建發展和海西建設持續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2.熱愛黨和人民的新聞事業,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三貼近”, 堅持“走轉改”,作風扎實,勇于創新,敬業奉獻。 3.弘揚新聞職業精神,恪守新聞職業道德,維護新聞工作者良好形象,社會反映好。 4.綜合業績突出。參評者(校對除外)必須獲得過下列獎項中的一項:中國新聞獎;2005年以前中宣部批準設立的全國性新聞作品獎一等獎;福建新聞獎一等獎或二等獎。 五、設獎數額及獎勵辦法 福建新聞獎作品系列設獎數額為400件。其中一等獎60件(含新聞名專欄),二等獎125件,三等獎215件。各個獎項可以空缺,不能增加。人物系列設獎數額為10個。 在福建新聞獎評選過程中,組成我省中國新聞獎初評委員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從獲獎的新聞作品中推薦規定數量的作品參評中國新聞獎。 六、推薦和報送程序 (一)推薦單位和報送單位 本辦法規定“評選范圍”內的新聞單位均為推薦單位。合作作品由首發刊播單位推薦。 中央駐閩、省直新聞單位、省直有關單位、各設區市委宣傳部、記協、平潭綜合實驗區黨群工作部、省新聞攝影學會、省記協漫畫工委、省記協副刊工委是福建新聞獎參評作品的報送單位。 中央駐閩、省直新聞單位和各設區市委宣傳部、記協、平潭綜合實驗區黨群工作部是福建新聞獎參評人選的報送單位。 (二)推薦程序 各推薦單位按照下列程序推薦參評作品和人選: 1.組織本單位編輯記者民主推薦參評作品和人選; 2.單位領導和民主推薦的編輯、記者代表(本人不參評、無作品參評)組成評委會; 3.領導班子嚴格按照本辦法規定集體審核,提出擬推薦的參評作品和人選,在本單位公示不少于5個工作日; 4.認真受理公示中收到的各種意見,將符合評選辦法規定的作品提交評委會,經充分討論、評議后,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決定推薦參評作品和人選; 5.推薦單位主持工作的領導在福建新聞獎參評推薦表上簽名并加蓋單位公章(蓋單位部門章無效)。 (三)報送程序 中央駐閩、省直新聞單位、省人大等部門直接向省記協報送參評作品和相關申報材料。各設區市、縣區新聞單位的參評作品和相關申報材料經設區市記協審核后報送。 各設區市的新聞專欄名額分配及推薦報送由各設區市委宣傳部、記協統籌安排。 新聞攝影、新聞漫畫、副刊作品分別報送到省新聞攝影學會、省記協漫畫工委、省記協副刊工委,在年賽初評的基礎上按規定數額評選出參評福建新聞獎作品,統一報福建新聞獎評委會。 人物系列參評由中央駐閩、省直新聞單位和各設區市委宣傳部、記協直接報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