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部分省市案件查處情況 各省市新聞道德委員會成立后,暢通舉報渠道,調動群眾舉報積極性。通過舉報電話和郵箱,一大批新聞界違規違法案件受到舉報。同時,各地新聞道德委員會對受理的舉報投訴,堅持依法依規辦理,嚴肅查處落實。 河北:截至2014年12月,已接受新聞類事實舉報15起,先后兩次組織召開新聞道德委員會評議會議,查處并通報了《中國工業報》駐河北記者站副站長張某某違規采訪和《張北報》違規發行出版案例,以及馬雪鵬等人假冒記者涉嫌敲詐勒索案、李懷軍假冒記者涉嫌詐騙案、姚易貴等人假冒記者涉嫌詐騙案等重大典型案件。 上海:截至2014年12月,涉及新聞道德員會的共61件,列入評議的29件,開展核查查處29件,通報10件;與傳統媒體一樣,新媒體同樣需要執行新聞道德規范。2014年10月1日,一家網絡視頻媒體在對上海綠地申花隊與江蘇舜天隊足球比賽賽事播報過程中,出現了解說員用不文明語言詆毀、歧視球員的情況,引起網上一片嘩然。事后,當事媒體做出了開除相關責任人和進行微博道歉的處理,上海市新聞道德委員會積極進行督導教育,要求該媒體認真落實整改,得到對方積極響應。 浙江:近兩年來,共接到各類投訴1800多件,通過調查核實、交辦督辦、處理反饋等方式,90%以上已辦結。 福建:截至2014年12月1日,共收到舉報百余件,經初步核查并研究確定核查的有13件,通報案例4起。 河南:截至2014年12月,收到相關投訴和舉報案件19件,其中有14件已協調相關部門進行查處。較典型的洛陽“8 23”假記者敲詐勒索案,查辦過程中通過大規模排查確定了該案主要犯罪嫌疑人身份,查清其打著《中國新聞通訊社》、中國社會民意調查網、《中國經濟導報》河南記者站等旗號進行敲詐勒索案件27起的事實,一舉打掉3個涉案團伙,關閉10家涉案非法網站,共起訴逮捕17名犯罪嫌疑人。 陜西:在2014年開展的全省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中,省新聞道德委員會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加大打擊力度,共查辦新聞敲詐勒索刑事案件11起,25人被判處6個月至6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打掉了一批假冒媒體敲詐勒索、流竄作案團伙。此外,先后接到群眾投訴舉報典型案例38起,全部按照“一事一辦一銷號”制度全力協調解決,目前已辦結28起。 各地有高招 河北:有獎舉報 制定《省新聞道德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受理投訴舉報工作管理辦法》《關于對新聞界違反職業道德行為實行有獎舉報的暫行辦法》等。對受理群眾投訴舉報及獎勵辦法(實名舉報經查證屬實的,給予500元至1萬元獎勵)、案件調查、聯動查處、情況反饋等作出規定;編輯出版《新聞道德建設工作手冊》,免費發給新聞單位;對重點工作,省委宣傳部、省網信辦、省記協等部門還成立聯席會議,定期研究協調督導;公布省內媒體和中央駐冀新聞機構名單和持證記者名單,并公布了舉報電話、群眾信箱和網上舉報平臺;編印《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30問》,發放到基層黨委政府和重點企業,幫助基層干部群眾提升抵制新聞敲詐和虛假報道的能力。 上海:重點抓“新四害” 在新的傳播手段、新的媒體格局下,新聞道德領域出現“新四害”:即渲染過度、立場錯誤導致的“暴力新聞”;報網串通、以訛傳訛造成的“惡化新聞”;不采訪不核實、網來網去的“剽竊新聞”和損害被采訪者權益的“侵權新聞”。圍繞“新四害”,新聞道德委員會加強理論探索,研究新情況,發現新問題,有針對性地抓好新聞道德建設。2014年,新聞道德委員會還發布了兩項課題成果——《2013年十大傳媒倫理事件研究報告》和《上海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情況調查研究報告》,為完善新聞道德理論夯實了基礎。 浙江:建立“負面案例清單” 把違反新聞道德員會的典型案例作為重點監督內容,建立“負面案例清單”,嚴肅查處、通報懲戒;聘請活躍在各條戰線上的500多名新聞行業社會監督員,形成覆蓋全省媒體的社會監督網絡。 福建:定期組織召開新聞評議會 聘請專家評議員、協作評議員和媒體自評員共同組成新聞評議小組,制定新聞評議工作方案,以每日快評、每周評議、專題評議、比較性評議、聯合評議和面對面評議的方式對典型案例進行新聞評議,評議對象為全省范圍內的所有新聞機構和新聞從業人員,包括中央、境外、外省新聞單位駐閩機構和省內新聞單位。對福建日報、福建廣電集團等17家重點新聞媒體,每天開展點對點的短信評議。同時,對受理投訴舉報查處情況和評議員日常評議中發現的成功做法、突出問題、典型案例等開展評議,同時編發《福建新聞評議》簡報。 山東:用網絡平臺實現新聞監督 開設新聞道德監督網,受理社會各界對新聞機構以及新聞從業人員新聞職業道德失范行為的舉報和投訴,對新聞機構及新聞從業人員違反職業道德行為進行評議,并公布省新聞道德委員會的處理意見。 湖北:聘請30名社會監督員 省新聞道德委員會和省記協制定了《新聞職業道德問題社會投訴查處工作暫行辦法》,聘請了30名新聞道德社會監督員,并組織社會監督員與新聞媒體交流互動,讓媒體和監督員從“背對背”轉為“面對面”。還在宜昌市成立了市州首個新聞道德委員會,發起新聞界千人簽名,承諾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貴州:搭建“監督臺” 開設“大講堂” 以貴州記協網站為宣傳平臺,搭建“新聞職業道德監督臺”,開設知識講座、監督看臺、監督舉報等專欄,在網上開通專門的監督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并在全省電視、報刊等各類媒體中展開宣傳;在全國首創了“新聞職業道德大講堂”等活動,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發揚優良作風”、“新聞人與法律的關系”等話題請專家學者給學員授課,形成常態化培訓學習機制。 陜西:設群眾反映情況管理工作臺賬 省新聞道德委員會按照“舉報查處為重點、懲治引導相結合”的工作思路,把接受群眾舉報、查處新聞失德失范行為作為重點工作。安排專人協調相關部門處理群眾反映情況,并建立管理工作臺賬,及時收集整理歸檔,在事情處理調查完畢后,及時回復,做到“一事一辦一銷號”,確保每條舉報線索都得到處理。 產業報行業報:建立道德失范行為不良記錄動態分析表 梳理分析近兩年全國性行業類報紙被查處的典型案例,建立道德失范行為不良記錄動態分析表,為風險預警提示打下數據基礎。目前已有22家媒體被列入不良記錄,其中3家已被吊銷出版許可證。(張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