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近期,在兩會報道中,帶有天然草根基因和互動優勢的新媒體,在轉文風方面的創新迅速惠及讀者,也快速贏得了讀者。不論是“小明”“小華”,還是“小新”“小笙”“小七”,都令人耳目一新。報道不再是傳統的含有五個W的新聞體,也不是“鳳頭豬肚豹尾”的格式化文章,而是用虛擬卡通人物“小明”等串起幾個問題,使用充滿生機的網絡語言,配以圖表、告示牌、展開的卷軸等圖片,把政府工作報告、立法法等“高大上”的內容和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緊密關系介紹得準確無誤、通俗易懂。 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新媒體的表達方式確實有值得傳統媒體借鑒之處。或許,傳統媒體可以先“放空”——放下幾十年來固有的文風。比如,固定的結構、固定的語言體系、固定的灌輸式表達、固定的圖片使用量……“放空”并不是完全拋棄,而是不固守,不糾結,不模式化,不高高在上。接下來,傳統媒體可以用貼近百姓、服務基層之心,以真實為準繩,選擇適宜的文風,只要符合條件的都“拿來”,做好每一篇報道。 轉文風,并非只是新媒體之需,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們希望在更大范圍內、更長時間內見到更多活靈活現的報道。(中國新聞出版網范占英) 新華網:看總理報告,讀暖男“小七”的故事 “暖男小七”有活力 曾經的“高富帥小八” 在GDP家族里,一向不起眼的“小七”火了。 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中國2015年經濟增速目標為7%左右,“小七”正式登場。不過,和他的哥哥“小八”不一樣,人家拼的不是顏值,而是實力。 多年來,“小八”一直在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擔綱主角。但2012年,中國首次將連續七年不變的8%的經濟增速目標調低,“七點幾”開始頻頻出場。此次,“小七”以新人身份正式出演主角,不免引發一些不安的騷動。 但是,就像所有的“高富帥”一樣,“小八”任性不羈,對能源、環境肆意揮霍。 “小七”則不同,他體恤家大業大的艱辛,決心在人口紅利消失、產能過剩、全球經濟增長疲軟的情況下“勤儉持家”。 如果“小八”是星光熠熠亮瞎眼的男神,那么“小七”才是溫柔體貼有定力的暖男。 “小七”很穩健—— “小七”雖然步速小,但身形結實、步伐穩健,小步跑起來動能也是不同凡響。千萬不要以為“小七”很慢哦,環顧發達國家“小二”“小三”等選手,“小七”在全球也是遙遙領先的。 “小七”有頭腦—— 外部環境復雜嚴峻,但“小七”很清楚,自己的主要使命是兼顧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只要保證就業市場依然穩健、通貨膨脹依然可控,就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 “小七”內力深—— 面對挑戰,“小七”深知要練好內功。總理幫他找來了“新四化”寶典——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除此之外,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等對內對外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將全面打通“小七”經脈。 “小七”不拜金—— 勤奮踏實如“小七”,怎么可能坐等政府投資?人家調動的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總理說得好,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的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還是總理懂“小七”,“小七”不是拜金男。 這就是“小七”,暖男“小七”。(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