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新華社總編輯何平]如何在信息冗余時代撐起深度報道的藍天 新媒體時代,移動終端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實時性、交互性使人們對信息的需求變成了碎片化模式。那么,我們還需要調查性的深度報道嗎?還會有人愿意去做調查采訪嗎?新聞從業者的職業性會被OGC(用戶生產內容)、AGC(數據生產內容)所取代嗎?或許,越是在這樣的時刻,作為職業記者,越需要深入基層,用腳步丈量事實,用思辨傳遞思想,用文字書寫歷史。以下是來自新華社遼寧分社記者的一篇采訪手記,與我們分享了《事關全局的決勝之戰——新常態下“新東北現象”調查》的創作過程,為同行們如何做好新常態下的經濟報道提供借鑒,或許,也能為新聞從業者增添些自信和力量。更多內容>> [今晚報社長鮑國之]好標題是新聞之魂 今晚報社社長鮑國之教你起標題 天津今晚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鮑國之的新聞論著《晚報總編輯改題100例》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后在新聞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催^該書的一位媒體人認為:這本經過多年新聞一線歷練的報社總編輯的“實戰總結”,堪稱一部新聞實戰的“教科書”,尤其是值得報社編輯、記者和總編輯閱讀的業務參考書。更多內容>> [經濟日報原總編輯艾豐]如何做好經濟新聞報道 我當經濟日報的總編輯,農業減產會找我,企業效益下滑會找我、股票低迷會找我嗎?經濟上的任何問題都不會找我。我們新聞工作,記者對任何具體都工作沒有直接責任,所以這些工作發生問題都不會來找我們。這就給我們偷懶、?;?、不開拓、不創造、不負責任提供了一個條件。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把工作做好又必須負責任,這個責任是誰給你加的呢?就是我前面說的,你的社會責任感,自己給自己加了,因為外界沒有直接把硬性的責任加在你身上,如果你沒有內在的素質來做這件事,你就是不負責任的做工作。更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