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編者按:第二十五屆中國新聞獎報紙通訊社新聞專欄初評結果,目前正在中國記協網進行公示。被推薦參加中國新聞獎定評的10件作品(中央、地方各4件,國際傳播2件)為何能脫穎而出,角逐“新聞名專欄”呢?小編總結了這么幾條規律。 有品牌的延續性 版面位置的穩定性和時間上的連續性是成為名專欄的基礎條件。如果一個專欄今天發這兒明天發那兒,要不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發了上期沒下期,或者動輒因為這事兒那事兒的停刊,甚至是為了某些任務的臨時性“應景之作”,就連一個稱職的新聞專欄都算不上,更沒法競爭“新聞名專欄”。 《中國新聞獎評選辦法》對新聞名專欄的基本參評要求之一就是,“已連續刊播一年以上且年度內刊播不少于48周,每周刊播或更新不少于一次”。這是硬性標準,如果不能滿足其中任何一條,連參評資格都沒有。當然,這次評選中有些符合參評條件的專欄雖然整體水平也很高,但是開辦時間不久,讀者關注度和社會影響力還有待提高,還需要時間去慢慢積淀!報送參加定評的中國紀檢監察報《方圓談》和河北日報《縱橫談》,可都是創辦二十年以上的老面孔呢。 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高 新聞名專欄品牌效應強,知名度高,社會影響大,不僅是一個版面的亮點,也是一張報紙的支點。打造名專欄影響力的重要途徑是個性化塑造。一個影響力大的專欄,也往往是在欄目定位、選題策劃、新聞采寫方面都有鮮明特色的專欄。報送參加定評的新華社《新華調查》欄目,針對復雜敏感問題、熱點焦點話題,開辦十年來形成了鮮明特色和“新華風格”。新華日報《漫說快評》以“漫畫+短評”的形式評述新聞和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可看性、可讀性都很強。 有較高的專業水準 新聞專欄是媒體集中編采力量打造的精品報道集合。在媒體競爭中,傳播渠道和終端影響著作品的覆蓋面,但真正影響受眾、打動受眾,讓大家記得住、傳得開的還是內容。今年報送參加定評的人民日報《人民觀點》以高水準的評論作品為主打,在思想多元的情況下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中國青年報《今日關注》直面社會熱點,堅持報道的理性和建設性,選題質量高、報道有深度。 “走轉改”作品備受關注 “走轉改”是時代要求,也是新聞媒體生存發展的內在需要。中國新聞獎評選總標準之一就是,關注體現“走轉改”精神、努力改進文風的作品。浙江日報《佳友民情快車》由全國新聞戰線典型俞佳友擔綱,關注社會熱點,回應群眾關切。新疆日報《圖片故事》,以“小人物、大民生”為定位,以講故事的表達方式關注民生建設、關注百姓冷暖、反映時代發展。 需要補充的是,從去年開始,中國新聞獎加強了對參評作品差錯情況的審核,代表作有導向不當、有不良社會影響以及新聞要素不全、事實性錯誤,或者存在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等問題的不能獲獎。所申報的代表作之外的2014年度其他作品中,內容差錯達到5處的,不得獲獎。對于集納了這么多新聞作品的專欄來說,小編覺得這個要求還是蠻高的呢!去年就有參評專欄在內容審讀環節,沒逃得過審讀委員雪亮的眼睛,與“新聞名專欄”失之交臂。今年的這些參評作品公示之后,還要和其他參評作品一起通過審讀、評前公示、定評、評后公示等環節,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才能奪得“中國新聞獎新聞名專欄”的獎杯。 背景鏈接 中國新聞獎新聞名專欄評選 新聞名專欄是中國新聞獎29個評選項目中比較受關注的一項。屬于綜合類項目,一般每年獎勵10個,其中報紙通訊社媒體4個、廣播電視媒體4個、網絡媒體2個,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各占50%。名專欄不分一二三等獎,獲獎作品與一等獎同等待遇。 根據《中國新聞獎評選辦法》,新聞名專欄是指報紙、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和新聞網站刊播有共同特征(同類主題、同類題材、同類體裁)的新聞報道的板塊(單元)。要求已連續刊播一年以上且年度內刊播不少于48周,每周刊播或更新不少于一次。報紙專欄應有固定的名稱,位置相對固定和獨立,不含專刊和專版;廣播、電視專欄應有固定名稱、標識、開始曲。網絡專欄應在固定頁面有固定名稱和鏈接位置,要求內容選擇與欄目定位、版面位置(播出時段)相適應;形式新穎,特色鮮明;編排制作精良,社會影響較大;網絡新聞專欄要求信息量大,交互性強,有鮮明的網絡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