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3、打造支撐采編流程再造的人才隊伍 流程再造要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對記者和編輯的職業技能與媒體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媒體融合的環境下,為適應新的新聞生成方式,編輯記者在具備傳統的新聞采寫能力、專業素養、職業操守等素質要求的基礎上,還需要具備更能適應競爭與發展要求、更具時代特色的全媒體素質,向全媒記者、全媒編輯轉變。在媒體融合發展實踐中,各媒體通過引進新媒體人才、對現有采編人員加強業務培訓以及實戰鍛煉等方式,為采編流程再造和媒體融合發展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人民日報提出了全天候、全能型記者的概念,從2014年開始開展多期全媒體采編培訓班,培養采編人員三個方面的能力素養:一是多媒體整合傳播和策劃能力,采編人員既能做新聞事件報道的組織者,又能對新聞內容進行價值判斷,以恰當的媒介發布和呈現新聞報道。二是掌握各類別媒體的知識和技能,有能力分辨一個新聞事實的報道內容可以通過哪種媒介來表達,據此采寫適應不同媒介形態、不同受眾群體需求的差異化報道,生成適合不同媒介、滿足不同受眾的產品。三是采寫不同類別媒體稿子的能力,能同時為報紙寫文字稿,為電視拍攝節目,為網站提供圖片。 新華社在新媒體中心、全媒報道平臺的建設中,通過自主培養和借力發展,有意識地培養了一個由記者、編輯、設計師、程序員等構成的團隊。在打造了大型融合報道產品、輕應用產品和創意新聞產品的過程中,充分釋放出團隊的創造力和生產力。新華社新媒體中心還設置了“首席視覺設計師”,激勵更多優秀創意設計人才投身新媒體生產傳播,不斷把鮮活的創意元素融合到新華社的新聞信息生產傳播過程中,使新華社的內容產品更受用戶歡迎。 中央電視臺把新媒體發稿納入新聞采編、制作、評價的全流程,明確要求央視新聞中心的本部、駐國內31個記者站和各海外分臺、中心站的近千名記者變身全媒體記者,做到一次采集、多形態生產、多平臺分發。相關措施確保了央視新媒體上新聞來源的數量和質量,以及重大新聞在新媒體的權威首發,也使得一線記者加速自身轉型,努力與央視的新媒體戰略目標保持一致。浙江日報報業集團近年來先后從阿里、華為等互聯網公司引進了60名左右掌握數據庫技術、微信微博技術、移動互聯技術等方面的優秀人才,組建了新媒體中心、數據業務部、數字采編中心等部門。目前,集團互聯網專業研發人員近700名,新媒體崗位從業人員1700多名,并計劃使集團新媒體專業人才在3年至5年內達到總量的1/3,成為媒體融合發展和流程再造的重要人才支撐。 圖為光明日報融媒體中心 資料圖片 4、從戰役性嘗試向常態化機制轉變 在融合發展探索中,雖然各傳統媒體的發展模式和路徑各有不同,但整體方向基本一致,關鍵環節就是通過流程再造,建立全媒體內容生產流程的整體架構,形成團隊作戰合力,實現新聞信息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一年來,中央和地方主要媒體通過重大主題和重要活動的報道實踐,不斷探索能充分發揮媒體特性、形成整合傳播效果的采編流程和新聞生產模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中央廚房等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采編流程、新聞生產方式不斷完善,正在從局部的、戰役性的嘗試,逐步向全局的、常態化的機制轉變。 人民日報把重大報道作為融合報道的實驗場,2015年全國兩會,人民日報試行全媒體平臺工作機制,通過運行新流程、探索新機制、創作新產品,進行了一場融合報道的“大練兵”,在多個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兩會期間,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推出一系列獨家深度稿件、圖片圖表、視頻、H5產品,在輿論場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博鰲論壇報道中,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繼續運行,并進一步延伸到“一帶一路”等重大主題報道中,為常態化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3年全國兩會報道中,新華社各部門聯動,剛投入使用的新媒體專線日均發稿達100條,受到市場的熱烈歡迎。之后新華社完善聯動機制,通過大編輯部將其不斷向前推動。新華社將融合報道常態化運行作為發展方向,陸續推出“面向未來的趕考”“治國理政一年間”“三北造林記”“上海自貿區”等多個網友點擊量非常高的全媒體報道產品。2014年底新華社建立了全媒報道平臺,平臺以“新華全媒頭條”為抓手,探索融合報道產品的一體化采集、制作和發布流程,帶動了新華社全媒報道的常態化生產。 光明日報融媒體中心成立后,把重大選題報道作為媒體融合采編流程的試驗場。在2014年烏鎮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報道期間,光明日報派出光明網和報紙記者組成前方采訪團隊,后方光明網、新聞報道策劃部和總編室等多個部門通過專題策劃會統一協調,每天事先做好報道策劃,將報道思路告知前方進行采寫。微博持續發布會議相關新聞,光明網負責網絡專題內容制作和信息實時發布,總編室負責組織特刊。通過多部門協作,光明日報對烏鎮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報道實現了全天候報道。2015年兩會報道中,光明日報全媒體報道流程設置和銜接進一步成熟。融媒體中心建立的多部門統一協調機制,完善了全媒體生產流程,不僅在大型時政報道中提升了光明日報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也為媒體融合采編流程常態化和機制化做了很好的前期準備。(媒體融合專題調研組成員:謝文、劉江偉、吳晉娜、郭佳;本報告執筆人:吳晉娜、謝文) 打造有強大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媒體融合發展系列調研報告之一 以產品為關鍵抓手 力促媒體融合發展——媒體融合發展系列調研報告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