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近日,因教師集體“罷課”,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的1800多名學生無課可上。據悉,由于學校董事會內部出現矛盾,導致教師工資被拖欠達6個月之久,社保和住房公積金也未繳納,多位簽約老師表示已遞交辭職信,學生已經停課半個月。北京市教委民辦教育處表示,該事情不會耽誤學生們正常畢業,民教處已經介入。 盡管主管部門已經有所行動,但要讓一所有著近2000名學生的學校恢復正常上課,無論是說服教師們重新上崗,還是在短時間內組織起新的教員隊伍,都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事發的這所民辦高校而言,無異于經歷了一次巨大的危機。但是,在岌岌可危的學校中,最值得關注的無疑是學生的處境。 教師集體罷課,本質上是與校方發生勞資糾紛的結果,教師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無可厚非。然而,教師可以一走了之,學生卻成為了無辜的犧牲者,在受教育的時間和質量上蒙受損失。更有甚者,一些因種種原因難以為繼的學校如果“倒閉”,會讓學生陷入無法完成學業的困境。 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的罷課風波,其實并非個例。近年來,民辦學校的發展速度很快,至少在數量上增長驚人,教育作為一種產業吸引了相當可觀的民間投資。然而,民辦學校卻頻頻“出事”,招生和辦學亂象叢生,導致民辦學校的整體形象不佳。一些學校把教育事業完全辦成了企業,把學生當作斂財工具,在辦學上敷衍塞責,動輒讓學生無處可去,讓民辦教育整體上缺乏保障。 國家明確支持與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社會辦學作為一種有力的補充,也是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應當受到重視。但應當指出的是,民辦學校的本質依然是教育事業,無論是從市場還是公共產品的角度出發,都不應該成為政府監管的盲區。 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服務,有其自身的特點,學生是教育市場的受眾和顧客,更是受教育的主體。好的教育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是對人的全方位培養與塑造,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受教育的持續性、穩定性和未來前景等諸多方面,是一項要求很高的綜合事業。正因為如此,不合格的教育對學生造成的傷害難以彌補和挽回,絕不是“不耽誤正常畢業”那么簡單。 讓民間力量參與到教育中來,并不等同于徹底撒手拋給社會,讓市場機制主宰一切。如果企業不受法律法規的約束而“自由發揮”,很難保證不出現殘次品。要讓民辦教育為學生提供合格和優秀的教育產品,必須有相應的行業標準和有效的行政措施。尤為重要的是,對于那些早已露出端倪的問題,要及時行動并盡可能防患于未然,不要總是等到“出大事”后再去收拾殘局,對學生而言,沒有什么善后措施能真正彌補被耽誤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