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這幾天,河南南陽一15歲男生因心臟驟停猝死于課堂的消息,在朋友圈熱傳。據(jù)悉,小孩頭天晚上寫作業(yè)到12點多,早上6點多就起床上學。他父親悲痛欲絕地寫下:愿天下父母別再給孩子加壓了,還他一個自由輕松的童年! 相關消息看了讓人很難過。但認真想想,卻又讓人很無奈。在沒有發(fā)生悲劇之前,小孩父親何曾想到會出這么大事?其他的家長,平時又怎么可能想到那么多問題?所謂不見棺材不掉淚。此時此刻,不知有多少父母正在催著孩子做作業(yè),或者為期中考而給孩子加碼復習! 父母的無奈,也有來自學校等各方面壓力的原因。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總不能不完成吧?孩子成績沒跟上,總不能不補吧?雖然父母親心里也著急,可看看別家小孩,再看看自家小孩,也只好咬咬牙,把課業(yè)一股腦兒壓在孩子身上。成績好的孩子想更好,成績不好的小孩拼命追趕,最終搞得家長和孩子都人仰馬翻。 這還是課內作業(yè)。如今,很少有小孩沒有參加課外補習班、興趣班。小學的時候,奧數(shù)不學怕趕不上別的小孩,英語不提前學又怕到時候跟不上,興趣班無論音樂、畫畫、棋類、運動,總得挑一個吧。這么一來二去,周末一大半時間又沒了。前陣子,教育部專門發(fā)文整治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現(xiàn)象。類似通知不知下過多少回了,效果并不好。實際上,就算不找在職老師,如今社會課外輔導機構還少嗎?放學到校門口看看,多少人在發(fā)補習班傳單! 為什么教育部門要求減負,許多老師、家長也不想給小孩增添課業(yè)負擔,為什么偏偏就減不下來呢?除了現(xiàn)行教育制度的弊端,父母望子成龍心切,以及不敢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是因素,老師們又因為有相關考核指標,也不敢任性“放養(yǎng)”。所以,這就像一個死結,大家都想掙脫,可因為互相糾纏在一起,誰都難以解脫。 男孩猝死與課業(yè)負擔重是否存在直接相關性,目前仍難以下結論。但寫作業(yè)到半夜,這明顯有問題。怎么走出這個教育怪圈,我認為目前還只能靠父母自己。等教育體制改革,孩子的孩子都大學畢業(yè)了;等學校和老師主動減負,這也是不可能的;等社會形成共識,一起抵制超負荷課業(yè)負擔,恐怕也要等到猴年馬月。但作為父母,卻有選擇權和主動權,對這一切說“不”。 父母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同時又是把壓力傳遞給孩子的主要中介,只要父母主動阻斷這一環(huán)節(jié),孩子的壓力定然能夠大為降低。說開了去,不就是學習進度慢一點,成績差一點嗎?這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未來?是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重要,還是成績重要?把這一切想清楚了,相信身為父母的不難得出結論。 我知道,事情往往是說易做難,但如果父母不起而行之,應試教育的沉重鏈條就不可能被打斷。類似悲劇不能再延續(xù)了,而這關鍵就看我們身為父母的怎么去做。也只有更多父母對沉重課業(yè)負擔說“不”,現(xiàn)行教育體制才能更快發(fā)生實質性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