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11月21日21時18分,中國足協官方網站首頁頭條位置發布題為《接受批評與監督付諸務實努力》的文章,首次就國足世預賽“失利”公開道歉。文章稱,中國男足國家隊在2018年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40強賽的出線機會渺茫,每一位行業管理者、足球從業者也承受著同樣的失望和傷痛,此外更多的則是深深歉疚與巨大壓力。(11月22日澎湃新聞) 來自澎湃新聞網的消息稱“足協首次就國足世預賽‘失利’公開道歉”。不過,在我的印象中,中國足協的公開道歉并非首次。足協最近的一次道歉是上半年,5月22日,中國足協因為罰錯了對象,就烏龍“處罰劉震理事件”公開道歉。 兩年之前,足協和國足還有一次堪稱“密集”的道歉。2013年6月6日,中國男足國家隊在同烏茲別克斯坦國家隊的一場熱身賽上,以1比2敗北,中國男足國家隊官方微博寫下了“對不起”三個字。9天之后的中泰之戰,國足以1比5的大比分再次輸掉比賽。迫于壓力,足協官網連發三封道歉信。不過,足協的致歉信未能贏得球迷諒解,很多球迷認為,足協的道歉信缺乏應有的誠意。央視《體育世界》欄目更是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評:“這樣的檢查沒有觸及靈魂,應該打回去重寫!” 這次國家足球隊世預賽“失利”,足協的道歉文章同樣缺乏誠意。其一,文章的發布時間姍姍來遲。足協的“道歉”選擇在國足“失利”4天之后,恒大奪得亞冠冠軍之際,多多少少有那么一點“沖喜”的意思。恒大亞冠奪冠了,球迷們高興了,這時候道歉,球迷或許能原諒國足的“失利”。足協的這點小聰明,明眼人一看便知。 其二,足協的致歉文章有“王顧左右而言他”的嫌疑。國足致歉首先不忘數落一下裁判的“誤判”,給人的感覺是,國足的失利完全是因為“比賽中出現了裁判誤判等影響比賽結果的意外因素”;足協還將教練佩蘭執教國足責任推得一干二凈,佩蘭來華執教是專家組決定的,選拔程序也是公開的,而且強調佩蘭沒有經紀人。 其三,足協致歉文章時刻不忘為自己歌功頌德。2400字的文章,有一半以上是頌揚自己的文字:“足球特色學校已經從原來的5000所發展到8000多所”,“青少年足球的資金保障得以大舉提升”,“俱樂部建設氣象一新”,“中甲、女超均實現了冠名和媒體版權零的突破”,“誰是球王”、“我愛足球”活動熱火朝天……夠了,還有比這更肉麻、更不要臉的么? 國足的成績不盡如人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家從上到下如此重視足球、關心足球,國足的表現一再讓球迷失望,中國足協本應深刻反思,認真吸取教訓,急起直追,讓球迷看到一絲曙光。遺憾的是,每次國足失利,足協只會找借口,什么“基礎薄弱”、“文化缺失”、“體系不健全”、“隊伍競爭力不強”……這些問題是新問題還是老問題?足協為何不去解決這些問題? 足協的道歉千萬不能成為“大姨媽”,隔一段時間來一次道歉,球迷也會疲勞。致歉的文章辭藻再華麗,終究抵不過贏得一場比賽來得更實在。足協畢竟是搞體育的,還是埋頭振興足球事業吧。關于文章語法,關于遣詞造句的那些事情,統統交給語文老師們去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