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漫畫/曹一
近日,化妝品品牌法蘭琳卡因為一段僅15秒的廣告被輿論討伐。這段廣告不斷地重復著“我們恨化學”這句話,甚至直接用這五個大字占滿屏幕。近日,央視8套也開始播這則廣告,這引起了《結構化學基礎》的作者、北大教授周公度的注意,周公度遞交聲明,要狀告CCTV-8。圍繞著“我們恨化學”這則廣告的爭議到底帶來了怎樣的思考呢?
從“我們恨化學”看廣告倫理
喬杉
相對于在輿論場“拉仇恨”,這則“我們恨化學”的廣告在廣告圈則得到了不少“羨慕嫉妒”。在一些廣告界人士看來,“我們恨化學”成功制造出了話題,在輿論場得到的關注,是幾倍廣告費都換不來的。這種認識的偏差,也在無形中說明了當前廣告業存在的一些問題。
有人可能會講,這則廣告雖然一再刷屏“我們恨化學”,但強調的其實是自家品牌的“天然”,并不是要大家恨從初中開始就要學習的化學這門學科。對此,人們當然知道。但也不能否認,這種簡單直接地重復,會在一定程度上制造、迎合和放大著“反科學、破壞化學教育”的傾向。而且你不能要求,也不能奢望每個人在看廣告時都能做到格物窮理,準確地把廣告和科學區分開來。
就目前來看,存在完全沒有化學成分的化妝品嗎?這則廣告顯然宣揚一種偽概念。其做法如同標題黨一樣,故意用一些含糊的詞語,或者省去幾個關鍵詞,以達到制造話題、擴大傳播的效果。廣告商不怕帶來歧義就怕無人關注,至于對一些常識和素養造成影響,那不是他們關心的事。甚至他們還躲在一邊,為輿論的關注和憤慨而竊喜。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廣告效果的體現。
這里涉及到的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廣告倫理問題。從內心期待講,人們喜歡的廣告應該是一種藝術,應該能夠給人帶來一種享受,有助于傳播社會的正能量。當然,這種藝術和道德的希望,并不一定能夠付諸于行,退而求次之,人們接受的廣告應該具有“消極自由”性,不能侵害社會的主流價值,不能違背基本的科學常識,不能給社會帶來不健康的聯想。
對照這一廣告倫理,“我們恨化學”顯然是有問題的。過去講“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現在這三門學科都面臨著價值侵蝕,真正成為顯學的是成功學,是“成名要趁早”、“掙大錢掙快錢”的功利成功學。在重要的媒體平臺上,以一種洗腦的方式,病毒式傳播“我們恨化學”,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人們對化學的恐懼感,甚至給一些未成年人不學習、不喜歡化學,制造了新的理由和示范。這樣的廣告,不講藝術享受和道德力量,從倫理上講就不具有健康性。
我們還應該深思,“我們恨化學”這樣的廣告,為什么會堂而皇之出現在公共媒體上。站在廣告主和制作者角度,可能更關注以話題為代表的廣告效果,但站在公共媒體的角度,卻不能忽視廣告導向以及與自身職能和形象的吻合。傳播機構是可以也應該,對一些廣告提出修改意見乃至直接拒絕的。可現在的情況,卻是廣告主“挾廣告費以令諸侯”,而很多傳播機構也早已經失去了自覺自信,在廣告主面前基本沒有話語權,對于上門的廣告除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把關外,幾乎沒有常識、藝術、道德的把關。
廣告是要講倫理的,現在一些廣告則呈現出一種反常識反藝術反道德的傾向。這些年來,這種反倫理的廣告不絕于眼,只是程度不同。人們為什么恨“我們恨化學”?原因也正在從這一廣告上,看不到基本倫理。要解決這個問題,既要呼吁和提醒,努力提升廣告制作水平和把關意識,還要加強廣告監管,不給反常識反藝術反道德添堵的機會。
你可以愛化學,我就不能恨化學?
李清
北大教授要狀告“我們恨化學”的“壞廣告”,真是嚇死人了。從一些支持周公度的網友的說法來看,周公度對這則廣告的聲討,聽起來也挺有道理的。首先,沒有化妝品可以做到不含化學成分,甚至所有物質都是化學元素構成的。其次,化學工業能造福人類生活,中小學有化學教育課程,國人需要有點化學素養。
然而,任何一些人很喜歡,認為很好的事物,未必所有人都會同樣喜歡。有句俗語說,一人之佳肴,他人之毒藥。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和接受程度不一樣,周公度作為化學教授,熱愛化學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這不是不許別人“恨化學”的理由。難道別人喜歡的學科、事物,你就都也喜歡嗎?就算你對什么都感興趣,也應該允許別人“偏科”,有個人的口味吧?
其實,就和很多其他名詞一樣,對“化學”的理解也是有差異的。按照教科書的定義,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以及創造新物質的一門自然科學。可在現實中,“化學”并不只有這一個含義。就像物理老師說的“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數量”,以克為單位,企業和消費者眼中的“質量”,卻是產品的優劣程度。中學語文課中有篇話劇《陳毅市長》,里面陳毅對化學家齊仰之說,共產黨人也有“社會變化之學”的“化學”。幾年前,時任北大校長周其鳳寫了首歌詞,說“化學究竟是什么,化學就是你;化學究竟是什么,化學就是我”。CCTV-8廣告中人物恨的化學,難道非得是周公度和其他化學教研工作者理解的化學嗎?
事實上在實際生活中,“化學”一詞有個通俗的意義,指人工化學合成的,相對于“純天然”,尤其是在食藥、化妝品領域,說不是“化學”產品,意思是只對原材料經過物理加工。當然,這個意義不符合嚴格的科學定義,但公眾有相當的接受度。而化妝品的確無法做到不含化學成分,生產過程不經過人工化學合成,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近些年不少廠家在制造化妝品等時,添加違規物質合成到產品中,公眾非常反感。對這樣的“化學”當然可以恨。
還需要說的是,周公度作為化學教授,維護化學學科,維護科學,初衷不能說不好。但即便“我們恨化學”廣告有不妥之處,也不至于上綱上線,認為這是一則“反科學”、“破壞化學教育”的廣告。人家廣告根本不是針對科學和你們,好嗎?蔣雯麗曾拍過一則廣告,里面三四歲的兒子對蔣雯麗演的媽媽說,“媽媽,長大了我要娶你”,結果有人批判廣告宣傳“亂倫”。周公度批評文藝感性的化妝品廣告“反科學”、“和世界潮流背道而馳”,同樣讓人哭笑不得。說這廣告“給化學教育造成損失”,更是無從談起。我不太懂化學和化學教育,但我作為學過化學的學生想說,要讓更多的人愛上化學,你的化學教育首先可不能殺氣騰騰,讓人生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