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致歉事小,失信事大。如果這些傳統媒體還是以這樣的態度對待新聞事業,那最終毀滅自己的不是因為新興媒體的咄咄逼人,而是因為自己的自暴自棄 近日,媒體繼集體出錯之后,又來了一個“槍下留人”,讓社會增加許多談資。事后,涉事媒體《北京晚報》公開致歉,稱這是一篇嚴重失實的報道。記者在采訪中沒有遵守新聞真實性的原則,聽信案件死刑復核代理律師的一面之詞,未向最高人民法院進行核實。值班編輯也未盡把關審核之責,致使這一報道嚴重失實。 在這次事件中,媒體在報道新聞時,僅僅展示了律師提供的意見書,沒有展示更為重要的執行死刑命令以及暫緩執行死刑裁定書。同時,也僅僅對代理律師作了單方面采訪,并未采訪最高法的相關負責人,由此導致新聞報道失實,貽笑大方。事實上,最高法此后明確表示:“王廣建運輸毒品一案尚未進入死刑執行程序,最高人民法院未作出對王廣建停止執行死刑的裁定。” 在進行必要核實這個每一名新聞從業者都知道的事上栽跟頭,實在不該。公開致歉之后,新聞從業者不妨集體學習一下我們的新聞第一課:新聞真實。 新聞是對客觀事實的真實反映。這是每一名新聞從業者從第一天進入這個行業開始就已經知道的道理,我們的老師和前輩會告訴我們要多方采訪、多方核實、保持報道平衡等諸多原則。但采訪越來越多,稿子寫得也越來越多,我們卻連基本的規矩、信仰都忘卻了。 新聞真實這一新聞傳播的基本前提,是新聞人的品質表現,即新聞從業者的基本品質就是忠實地再現新聞事實,全面敘述客觀信息。因而,不具備誠實品質的新聞從業者,就不可能完成其職業使命。 在媒體融合的浪潮中,各路傳統媒體都在想盡辦法轉型升級。但無論怎么變,最根本的一條不能變,那就是我們通過多少年,由我們的前輩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媒體信譽不能丟,丟掉這個就失去了立身之根。以這次涉事的《北京晚報》為例,這也是中國報業歷史上值得記住的一塊招牌:晚報最大發行量,幾十年發行不衰,京城百姓最依賴的報紙……然而,我們的記者、編輯、終審等一系列環節,都在這樣敏感的報道中沒有了質疑和核實的意識,任憑這樣一篇不負責任的報道見諸報端。致歉事小,失信事大。如果這些傳統媒體還是以這樣的態度對待新聞事業,那最終毀滅自己的不是因為新興媒體的咄咄逼人,而是因為自己的自暴自棄。 傳統媒體在融合浪潮中最大的制勝法寶是什么?就是權威性,是一家媒體從呱呱墜地到被大眾認可的過程中,無數前輩用他們對新聞事業的激情、對新聞真實的追求過程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媒體公信力。因此,在眾聲喧嘩的年代,需要我們的媒體人靜下心來,一步一步地采訪、一筆一筆地寫作、一字一句地核實,只有這樣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從業者,只有一個個這樣的新聞從業者聚在一起,才能成就一個讓大眾真正認可的權威媒體。 重溫新聞第一課,我們需要翻起每個從業者心底或已經飄遠或從不曾遠去的新聞理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巖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