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情況的通報》,公布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結果。16000余家政府網站因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時、內容發布不準確、咨詢信件長期不回復、服務不實用等嚴重問題關停上移。 政府網站是我國各級政府機關履行職能、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官方網站,是政府機關實現政務信息公開、服務企業和社會公眾、互動交流的重要渠道。在互聯網走入千家萬戶的大背景下,政府網站的社會意義更加明顯,功能應更趨完善和多元,而政府“僵尸網站”卻以更新慢、辦事難、愛作秀的“三宗罪” 備受詬病。 開設政府網站的目的當然是方便群眾,更好為群眾提供服務,因此應該對群眾關心的問題、部門提供的服務和公示公開的信息進行及時更新和維護,既要讓好鋼用在刀刃上,也要讓群眾看到政府的誠意。 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中國網民日益增長的網上政務需求與部分政府“僵尸網站”常年沉睡的現狀形成鮮明對比,不免讓人對一些政府部門的工作態度存在質疑。當然,也有做得好的,陜西合陽縣政府網站就曾因網民的咨詢和投訴件件有回復,在2011年被稱為“最敬業的縣政府網站”。 所以,部分政府網站常年“沉睡”,除了人手緊張、精力有限等“官方回應”的因素外,工作態度或許才是問題的根結所在。只要想把事情做好,有困難也能想辦法去克服;如果只想敷衍了事,沒困難也能“制造”出困難。所以,要想改變這種亂象,除了大力整治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等亂象,還應細化信息公開相關制度,注重實用信息發布和互動服務,強化公眾監督,堅持獎罰并舉、嚴肅問責,給常年沉睡的“僵尸網站”一劑強心針。 必須明確,群眾對政府部門的期待是好辦事、辦好事,而不是有一大波“僵尸”網站橫在群眾與政府之間,成為群眾辦事與政府提供服務的絆腳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