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2 建立版權交易平臺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資源使用、數字版權收費單靠一個企業做不到,必須發揮政府和行業組織的力量,統籌媒體資源、版權機構,加強頂層設計,建立交易平臺,制訂交易規則,從版權交易規則入手來確保版權保護,實現各種版權的自由交易。全國傳媒資源版權交易平臺應該具備新聞成果登記或備案、轉載稿酬轉付機制、轉載監控、版權聲明發布、集體維權等綜合功能。只要媒體成為平臺會員,使用這個平臺開發的版權標識符號,作品一經發表,平臺就可以監控到其他媒體轉載情況,并采取集體維權。在平臺主導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自行協商制定網絡轉載稿酬標準,由參與平臺的各方共同遵守,定期通過平臺轉付轉載稿酬和維權。在著作權法無法盡快修訂完善的情況下,在政府部門指導下,由新聞行業協會,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搭建一個傳媒資源版權交易平臺和版權糾紛解決機制,是目前媒體融合發展的最佳選擇。 3 提高新聞界版權意識 新聞宣傳主管部門可在每年“4·26”世界知識產權日、記者節、報刊廣電系統的各種展會期間,對新聞界開展版權知識的宣傳普及,重點宣傳版權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的作用,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宣傳新聞界版權資產管理的模式與經驗,讓新聞界成為遵守著作權法、尊重版權的先鋒和楷模,成為版權保護的宣傳者、推動者,成為版權資產管理與運維的積極參與者、實踐者。 4 提供法律服務 將新聞界的版權保護作為新聞界維權的重點,建議重點開展著作權法以及傳媒資源版權管理、運營、維護等方面內容的培訓,并將其作為媒體負責人和新聞采編人員上崗培訓的必修內容。及時修訂新聞出版培訓教材,增加傳媒版權資產管理、運營、維護等方面的新內容。新聞行業組織要多開展傳媒資源版權管理、運營和維護方面的專項培訓和研討活動。 5 加大處罰力度和提高賠償金額 一是加強行政監管和處罰。長期以來,傳統媒體在維權時,忽視行政處罰,偏重司法訴訟。雖然行政罰款對媒體本身沒有直接收益,但有利于規范市場,對侵權人有很強震懾力,可以營造良好的輿論和發展環境。國家版權局等四部委連續十年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的專項“劍網行動”,對于規范網絡音樂、網絡視頻市場秩序,維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推動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4年,第十次“劍網行動”的重點是打擊網絡非法轉載,四部委查辦了一些大案要案。深圳市市場秩序與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法查處深圳快播公司,對其罰款2.6億元,創我國著作權行政處罰案值最高。 2015年“劍網行動”于去年6月份全面啟動,利用半年時間重點打擊網絡音樂、云存儲、應用APP、網絡廣告聯盟等侵權盜版。 二是推動和加強版權審判工作。應該加強研究時事新聞的免費轉載、聚合使用,以及新媒體利用傳統媒體的內容、品牌帶來很大流量和廣告收益等不正當競爭等問題,推動出臺相應的司法解釋,指導版權司法審判工作,規范尺度,提高賠償標準,加大懲處侵權行為的力度,維護公平正義,促進新聞業健康發展。 6加快著作權法修訂國家版權局在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過程中,對于職務作品、孤兒作品、法定許可、延伸集體管理、提高法定賠償數額等都有較為創新的設想。國務院法制辦已廣泛征求社會意見,尚有不少問題需深入研究論證。特別要考慮新聞媒體的意識形態屬性,根據新媒體形態千變萬化,媒體融合發展迅速的情況,對《著作權法》《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統籌考慮,修法應跟上時代步伐,符合傳媒行業發展需要。據了解,國家版權局將出臺《關于依法保護版權、規范網絡轉載的意見》,制作傳統媒體版權聲明指導范本,引導傳統媒體積極維權,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建立版權合作機制,完善網絡轉載許可付酬措施,形成合作雙贏機制。(中國記協國內部課題組) 本文版權歸中國記協所有,轉發請注明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