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過去,我們常說的是“黨的新聞宣傳工作”,而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主要新聞媒體負責人座談會叫“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由“宣傳”改為“輿論”意味著什么? 黨的新聞工作必須適應新形勢 這反映了我們黨對時代變化的準確把握。我們知道,宣傳是單向性地說服,其目的在于讓接受者知曉某種信仰、某種觀點或某項主張,并認同它、踐行它。列寧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體系,工人運動不可能自發地產生馬克思主義,必須由無產階級先鋒隊把這種科學理論體系“從外面灌輸進去”。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的過程中歷來重視宣傳,強調宣傳,通過宣傳反復向全國人民灌輸共產主義信仰、社會主義道路和共同富裕理想。 如今,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們已經完成了革命的任務,我國已經從貧窮落后的發展中國家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工業化社會逐步進入信息化社會,正在從事改革大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時代變了,面臨的挑戰變了,黨的新聞工作也必須適應新的形勢,有所變化,有所調整。 對現實挑戰的清醒判斷 這反映了我們黨對現實挑戰的清醒判斷。當前,在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道路上面臨著哪些現實挑戰呢?梳理現有文獻材料可以發現,在理論上大致面臨六大陷阱。其一是“修昔底德陷阱”,即當一個新的大國在崛起時,必然會挑戰現存大國的權威,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挑戰,于是戰爭就變得不可避免;其二是“中等收入陷阱”,即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后,如果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一系列社會問題的激化有可能滯阻整個國家的發展;其三是“塔西佗陷阱”,即當政府部門失去公信力后,無論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做的是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人們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令不行禁不止,權威盡失;其四是“周邊安全陷阱”,我國是世界上鄰國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周邊地區民族宗教信仰錯綜復雜,各國間領土、資源及歷史遺留問題與現實權益之爭相互交織,處理不好極易引發爭端;其五是“顏色革命陷阱”,即西方一些國家出于意識形態的目的,對他國內政的干涉和對主權國家政權的顛覆;其六是“互聯網絡陷阱”,即一些西方國家以所謂“信息流通自由”為幌子,通過散布“歷史虛無主義”否定一國的歷史和傳統,進而達到顛覆該國政府的目的。 這些挑戰都實實在在地擺在正在崛起的中國的面前,考驗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智慧,能否跨越這些陷阱,決定著我們能否成功實現“中國夢”。而在這些挑戰中,“互聯網絡陷阱”的挑戰是“最大變量”。 網絡的迅速普及,以及基于其上的新興傳播產品的廣泛應用,使得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傳播者,每一個傳播者與相應的傳播產品相結合就可能成為一個媒體。這極大地拓寬了個人及各種社會組織的表達渠道,某些個體和團體的信息傳播與意見表達可以更迅捷地廣泛擴散,甚至具有超過傳統媒體的傳播力和表達力。一個微小的事件通過互聯網的放大,就有可能成為現實中的一個影響巨大的事件,線上的風吹草動也可能影響到線下的社會穩定。因此,可以說,在互聯網時代輿論已經成為政府決策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