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為落實雙方去年達成的網絡安全共識,5月,中美將召開網絡空間國際規則高級別專家組首次會議,共同探討適用于網絡空間的國家行為規則及相關國際安全問題。2015年9月,中美領導人就網絡安全合作達成重要共識,經過半年多來的共同努力,各項共識穩步落實推進,雙方網絡關系正趨于緩和。此次專家組會議,不僅將增進中美在網絡問題上的雙邊互信,更有利于推動國際網絡空間規則制定進程,展現中美負責任網絡大國的擔當。 中美都希望以國際規則維護網絡空間穩定。網絡空間不是“蠻荒的西部”,也并非完全排斥國家主權的“公地”,中美兩國政府對此觀點一致,都認為國際規則是實現網絡空間穩定的根本保障。2011年,美國《網絡空間國際戰略》提出,美國致力于制定公認的國際協定與新標準,加強網絡安全的同時維護自由貿易和信息自由流動。同年,中、俄等國向第66屆聯大散發“信息安全國際行為準則”,呼吁各國盡早就規范各國在信息和網絡空間行為的國際準則和規則達成共識。歐洲威斯特伐利亞和會后逐步建立的主權平等國際法原則應該適用于網絡空間。基于此共識,2015年7月,中、美等國推動聯合國信息安全政府專家組(UNGGE)達成報告,一致確認國家在網絡空間具有主權和管轄權。 中美網絡空間規則磋商推動雙邊互信建設。網絡爭端一度成為中美關系的熱點,更多源自雙方對網絡新領域的恐懼和誤解,而猜疑又迅速傳導到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傳統雙邊領域。據美國蘭德公司報告的說法,由于沒有共同認可的行為規則,中國將美國視為利用規則謀私利的“偽善者”,美國則把中國看作崇尚權力、輕視規則的“懷疑論者”。這種認知一旦固化,中美互信建設將更加困難。推進網絡空間規則合作,拓展雙邊互信,中美必須充分認識并尊重雙方在網絡空間治理規則方面的差異,推進務實協商而非進行盲目的政治指責。由于發展階段和國情不同,中美存在諸多網絡空間規則分歧,但分歧的核心是政府在網絡治理中的角色地位。這決定了中美不同的網絡治理模式:中國倡導通過聯合國框架,政府在網絡空間承擔更大責任;美鼓吹限制政府權力的多利益攸關方模式。當前,中美網絡爭端更多來自美國對中國治理模式的全面否定和抵制,而中國對多利益攸關方模式則開放與寬容得多。因此,推進中美基于規則的互信,中方要更系統、全面地向外界闡釋其治理模式與理念,美方也要對中國治理模式給予真正的理解。 中美網絡空間規則磋商引領國際網絡空間治理進程。網絡空間規則缺失的不僅是中美關系的難題,也是國際網絡空間治理的核心議題。美國是網絡強國,擁有最先進的網絡管理和技術水平;中國是網絡大國,占據龐大的網民和市場規模。因此,中美網絡規則磋商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困擾國際社會的網絡治理難題。若中美就網絡空間規則取得成果,一方面,可以促進網絡空間團結,另一方面,通過聯合國平臺、地區組織,兩國共識可轉化為國際成果,推動國際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建設。(張明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