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提要 ●一些媒體為了快速傳遞消息,搶先發布頭條,往往會出現采訪不深入的情況,獲取的信息失真、失實很容易侵犯新聞人物的隱私權 ●挖掘隱私內容被部分不負責任的媒體當成迎合客戶口味,實現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利益驅動是導致侵害他人隱私權消息頻出的重要原因 在全媒體時代,各級各類媒體因侵犯公民個人隱私和傳播假新聞而引發的案件日益增多。大眾的知情權和隱私保護問題越來越引發社會的關注。侵犯公民隱私的出現不僅降低了媒體的公信力,也極易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如何規避其中隱藏的法律和道德風險,已經成為新聞傳媒甚至整個社會的共同責任。在涉及隱私事件的報道中,如何規避法律風險,已成為亟須探討的問題。 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也給媒體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全媒體狀態下大量消息通過圖、文、電、光等形式全方位地傳遞出去。人們的隱私空間在全媒體時代也逐漸縮小。隱私權即是公民享有的不想公開的個人生活秘密和生活自由的人格權利。涉隱私事件的報道如果涉及公共利益,對除惡揚善、維護社會良俗公序有積極意義的則值得提倡。例如,曝光貪腐官員的行蹤路線和腐化生活讓他們無處可藏,對于監督腐敗、凈化社會風氣、保護社會公共利益意義重大,對震懾犯罪、弘揚正氣也起著積極的作用。 大眾是具有知情權的,尤其有權知曉納稅人的錢到底用在了哪里,是否被個別官員挪為他用、挪為己用,而這項知情權也依賴于各種媒體來實現。只有全媒體關注貪腐、曝光貪腐現象才能讓不法分子被及時查處,也能夠盡可能地降低和挽回國家財產損失。這類隱私報道能及時挽救和懲治不良人群,弘揚社會正氣。因此,公共利益無論何種情形一定是高于部分個人隱私的。即便是號稱隱私為大的西方國家,政府官員的隱私細節也可以隨時被媒體曝光。 當然,也有很多涉隱私新聞的發布是具有惡性影響的,它們的存在不僅危害公民個體也對社會利益有侵害。全媒體時代信息爆炸,大量新聞素材涌入公眾眼球,如何迎合大眾口味成為各級媒體挖空心思考慮的事。一些媒體為了快速傳遞消息,搶先發布頭條,往往會出現采訪不深入的情況,獲取的信息失真、失實很容易侵犯新聞人物的隱私權。全媒體環境下,各級媒體之間的多方位競爭越來越激烈,挖掘隱私內容被部分不負責任的媒體當成迎合客戶口味,實現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講,利益驅動是導致侵害他人隱私權消息頻出的重要原因。前些年,臺灣著名藝人白冰冰女兒白曉燕被綁架案震驚兩岸,當地媒體不顧警方勸阻,跟蹤報道了整個時件,導致最后營救失敗,綁匪殺害了當事人。當更多人為這個年輕的生命隕落悲痛之時,個別媒體竟然為了所謂的“新聞價值”發布了利用非法手段獲得的家屬與警方對話,以及罪犯對被害人所做的種種行為,例如:拍裸照、浮尸的照片等,這一切無疑給死者家屬造成嚴重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