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集成黨刊優勢摸索運營啟示 在“互聯網+”的洪流中,“黨刊+”全媒體理念,是基于黨刊主流傳播“品牌價值”“公信力”和“信息技術流”的優化集成狀態。其形態并不排斥傳統期刊的獨特或單一的“受眾接觸形式”,而是通過新技術平臺的整合、運用,使各種態勢的“媒體表達”倚重于或充分利用于傳統黨刊的公信力和主流形態,發散出去,從而增強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在探索“黨刊+”全媒體運營之路的過程中,當代黨員雜志社有這樣幾點啟示。 其一,堅守“黨性原則”、保持“政治定力”。一段時期乃至眼下,一些社會類新興媒體熱衷于“標新立異”,以弱化甚至丑化執政黨、傳播低俗文化、販賣西方價值觀來奪眼球、搏出位。新媒體決不能為了迎合部分“粉絲”而自甘墮落。“黨刊+”全媒體同樣“姓黨”,是黨的喉舌,用好用活政治資源、走正道,這是“黨刊+”全媒體最核心、最可靠、最具價值的競爭力。在媒體轉型與融合發展的大潮中,要叫響“政治家辦新媒體”,不管如何轉型,都要堅持黨性原則,強化黨刊全媒體的政治定力,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生動活潑地傳播黨的聲音。特別是在重大事件面前,黨刊全媒體更應自覺保持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嚴守宣傳紀律;在重大問題、敏感問題、熱點問題上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打好主動仗,弘揚主旋律。 其二,堅持“內容為王”、追求“品質制勝”。“黨刊+”全媒體形態,既要充分借鑒一般社會類新興媒體的長處,又要發揚黨刊長于內容、精于內容的優勢,以品質內容贏得讀者、贏得“粉絲”、贏得市場,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較之于一般媒體,黨刊全媒體有其特殊性,但這種特殊性不能成為不好看黨刊全媒體的理由。因此,“黨刊+”全媒體要高度重視內容與形式的辯證關系,以小見大,深入淺出,用群眾的語言闡釋黨的理論觀點和政策要義,使經驗報道故事化,專家文章通俗化,讓內容、標題、版面更好看。 其三,堅持“融合創新”、注重“形神兼備”。“黨刊+”全媒體,不是“跨媒體”時代媒體間的簡單“加法式”連接,而是傳統黨刊與新興媒體“全身心”地融合,即推進黨刊媒體豐富、龐大的內容體系,從單一的紙質媒體到與各種新形態媒體的“融合性”互動、“吸納性”互補和“植入性”互融,從而實現“黨刊+”全媒體的覆蓋面、技術手段、媒介載體和受眾傳播的立體式、全方位的“大而全”“全而新”。 (作者楊樹弘 唐春林 分別為當代黨員雜志社總編輯、《當代黨員》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