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因為在電影院的封閉環境中,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對于廣告內容記憶度也更高。你只需負責舒服坐著,我來負責娓娓道來。而樓宇廣告,目標人群聚焦度高,以年輕都市白領為主,學歷較高、追求生活品質,且他們來自全國各地,還擔任著家鄉親朋好友的意見領袖的角色。 最重要的是“懶癌”患者無需選擇,在必經的封閉空間里只需接受。在這種無需選擇的地方連續投放廣告,最容易收到短期爆破的效果。 捕捉到這一發展趨勢,樓宇廣告開始推出云戰略,分析物業大數據(樓價、樓齡、樓宇位置等)、百度大數據(不同樓宇的搜索內容)以及電商大數據(不同樓的購物狀況),設計出更精準的投放策略,盡量讓懶人看到的都是與自己相關的信息。 分眾傳媒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江南春甚至“口出狂言”:“懶媒體即將引領這個時代,品牌商需讀懂懶癌患者。” “懶癌”晚期會怎樣 懶人經濟的寵兒們盡可以說我懶我自豪。但是,到了“懶癌”晚期會怎樣? 舉一個日本的例子。近年來日本男性的單身比例非常高。有統計顯示,20~29周歲的日本單身男性占比在70%以上, 30~34周歲的日本男性仍然有接近一半是單身。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們中的一些人并不認為自己是單身,說他們一直在甜蜜地談著“戀愛”,盡管,他們的戀愛對象只是游戲機里的一個動畫形象。 39歲的Yugai有一個交往長達7年的女朋友Nene。和平常意義上的“女友”不同,Nene住在一個盒子里——任天堂的NDS游戲機——她是戀愛游戲“愛相隨”(Love Plus)里的虛擬人物。 為什么寧愿要游戲機里的女友也不愿在現實生活中找一個?Yugai的答案是“懶得結婚”。 Yugai的故事聽上去很極端,但在日本他卻并不孤單——自2009年“愛相隨”游戲推出以來,“愛相隨”的歷代游戲在日本已合計出售近50萬份,號稱“國民游戲”,“愛相隨”戀愛現象甚至成為日本一大社會現象。盡管“虛擬女友”只能和她的男朋友說說話,在游戲里牽牽手,但日本數以萬計的宅男卻為這款游戲瘋狂。這群30歲左右甚至年齡更大的宅男們,都把自己的愛情寄托于游戲里,他們當中的一些人還能分辨出游戲與生活的界限,但有些人已經沉迷于游戲中不能自拔。 日本知名管理學者大前研一曾在《低智商社會》中憂心忡忡地指出,日本的很多年輕人對于電子產品以外的事情都漠不關心,這也間接導致日本社會的群體智力有所下降,陷入 “低智商社會”。 還有現在正在中國風靡的微信曬步數,本來是為了鼓勵人們積極運動,但有人卻開發出幫人投機取巧的軟件。比如FakeStep就是一款專為微信運動設計的iOS9越獄插件,它可以提供自由定制微信運動步數的選項,懶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設置自己每天走的步數,在朋友圈排名中輕松“勝出”。這樣損人不利己的“懶”有何好處?細思極恐有木有?(徐俊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