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談教育:教出大寫的人 白巖松如今已帶了兩屆研究生,為了向西南聯大致敬,他把自己的研究生私塾稱之為“東西聯大”。在這里,他會把自己的一些做媒體的思想、理念、經驗等傳授給他們。當然,也有人對此質疑:這些研究生們如今表現出來的思想,素質,能力等是否達到了其辦學教育最開始的預期? 白巖松說,自己如今的主業是做公益,就連在央視做主持人都快成了兼職。至于帶學生,是自己作為志愿者在做的事情。他說:“如果問我想培養什么樣的人?我只想培養一個大寫的人。同時,教他們一些我在新聞方面的經驗教訓,至于是否達到預期,我只能說教育是一個無法用一年兩年去衡量結果的行當。” 據了解,在(研究生)最后一堂課上,白巖松都會給學生留一個兩千字的作業——寫給10年后的自己一封信。他解釋說,“老師帶學生,最初是師生情,慢慢就會變成一種親情。你不會那么苛刻對他,只希望他一切順利。更重要的是,你也不知道未來的時代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你縱然有那些想法,但是時代會不會改變那些想法,都很難說。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個老師最重要的是,當下你給了他們什么?” 談傳統:傳統文化一直都在 現場一位姑娘對白巖松提出了一個問題:現在的年輕人對傳統文化都很忽視,更喜歡一些流行音樂,我自己比較喜歡戲曲。但是周圍人都不太能理解我,做為一個傳媒人,怎么去呼吁大家注重中國的傳統文化? 出乎意料的是,白巖松的回答并非常見的抵制外來文化發展傳統文化,他給出了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答案:“我不呼吁啊,因為它跑不了啊。不管你年輕的時候如何喜歡喝可樂,最后的時候你的宿命里都有茶。”白巖松表示,他并不認為現在的人都不喜歡韓流文化都去喜歡戲曲中國的文化就會復興。“200年前徽班進京的時候,是作為先進文化,流行文化、時尚文化,進的京,你今天回頭看的時候,認為這是國粹,但在當時時是流行的。現在我們說元曲如何如何牛,在元代,它就是流行歌曲啊,柳永是著名的方文山啊!” 白巖松表示,中國文化一直都在大家的視野里,流行音樂不像你想象的那樣沒有中國文化。“倒退30多年,鄧麗君是流行音樂,甚至是禁區。可是現在,鄧麗君就是中國人的鄉愁,鄧麗君的歌曲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響起,中國人都會慢下腳步,它也會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文化是變更的。”(實習生李春靈 記者 陳欣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