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有網站整改后“最新新聞”仍停留在2014年 記者調查發現,被通報的基層政府網站有一些長期存在的共性問題: ——更新慢,內容有誤。去年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發現,青海省格爾木市國土資源局等網站空白欄目數超過20個;山西省澤州縣林業局、遼寧省建昌縣教育局網站個別欄目7年未更新。 在今年一季度的全國抽查中,黑龍江某網站因沒有開通互動平臺被認定為不合格網站。記者11日打開該網站發現,其“最新新聞”欄目的最近更新仍停留在2014年,一些信息存在明顯問題。比如,國家早在今年初就在東北地區取消玉米臨時收儲政策,但在“最新新聞”欄目里,一條消息赫然在列:“國家繼續在我省實施玉米臨時收儲政策”。 ——與群眾互動敷衍,頻現“神回復”。福建霞浦縣政務服務平臺今年3月份在交流板塊中回復網民咨詢稱:“請把我局第一次回復內容讀三遍,若還不理解,最好屈尊到戶籍窗口咨詢為宜。” 這樣的“神回復”并非個例。“40年后,我們是不是還存在這個世界,不要考慮太長遠了。”四川某市國土資源局針對當地商品房為何只有40年產權的問題,在網站上曾經這樣回復群眾咨詢。 ——無效信息多,實用性不強。記者在多個鄉鎮政府網站發現,便民服務欄目中大多是電影、天氣等在其他平臺也可以看到的信息,而涉及百姓具體辦事的實用事項卻普遍缺失。 福建省發布的2015年度全省政府網站績效考核結果顯示,83個縣市政府網站“網上辦事”考核一項滿分分值為31分,低于5分以下的達18個,最低得分不到1分。 公眾體驗應是重要評價標準 “政府網站的定位應是為民服務的窗口。”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寧家駿認為,政府網站不僅要追求“面子”好看,更要注重“里子”實用。福建泉州市某縣一副縣長說:“讓政府部門及時公開政務信息,方便群眾辦事,同時加強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信息互動,應該是政府網站建設的基本功能要求。” 現實卻不容樂觀。調查發現,目前在政務信息建設方面,存在質量逐層遞減的情況,基層政府資源相對較少影響了網站質量。“現在負責網站維護的只有2個人,且都不是專職人員,在維護時間、業務水平和技術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廣西一家基層政府網站負責人說,相對于省市級政府網站,基層的辦站條件比較差。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山鷹認為,基層政府網站頻頻出現問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監督。“群眾發現網站不好用,找誰投訴?誰來督促他們改進?很多人并不知道。”一些地方建設網站多是應付上級檢查,有一些信息還不愿意公開,這是典型的懶政怠政。政府網站主要是為公眾服務,建得好不好,公眾體驗應該是最重要的評價標準。 “政府在網絡領域的反應能力折射的是執政能力。”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說,根據中辦、國辦今年2月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政府網站應打造成更加全面的信息公開平臺、更加權威的政策發布解讀和輿論引導平臺、更加及時的回應關切和便民服務平臺。 夏學鑾等專家建議,治理基層政府網站亂象需要在全面摸底基礎上,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強化監督問責機制,讓公眾參與到監督中來,倒逼基層政府加強信息公開和網站建設。(記者許晟、陳尚營、董建國、徐海濤、王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