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沒有誰能說出個所以然。要知道什么會被淘汰很容易,而預測誰會替代它就沒那么簡單了。然而毫無疑問,數字時代的到來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對于像英國《衛報》這樣的傳統主流媒體來說,挑戰同樣存在。衛報傳媒集團行政長官安迪爾·米勒說,在當今電子化轉型中,新聞行業正面臨巨大威脅。《衛報》正在尋求一種能在電子化模式下生存的方法,他們稱之為“開放式的新聞業”。《衛報》的嚴肅新聞報道將不僅體現在報紙上,也會涵蓋其他的社交媒體。 從拯救報紙到拯救新聞業 在《衛報》傳媒技術主管丹·薩巴赫看來,即將到來的挑戰是競爭激烈而又振奮人心的,它來自于一個人人都可以擁有十分驚人的創造力的生態系統。說到數字化給新聞記者帶來的改變,薩巴赫提到,10年前新聞記者只能通過紙質印刷品和讀者們交流,而對于那些不讀報紙的人來說,這些記者像是不存在一樣,而現在交流的方式五花八門,這樣的轉變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和創造力。 “然而與之相伴的是客觀存在的財政壓力,這幾乎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在過去的5年~10年里,財政投資對整個媒體行業大失所望。”薩巴赫說。 一直以來新聞行業常常遭受不被重視的待遇,然而,種種現實告訴業界,社會一定需要的是新聞。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對報紙的打造和對新聞業的構建被緊緊聯系在一起,兩者似乎成了同一個概念。但當這樣的美好終止時,就像現在發生在我們眼前的一樣,我們就需要不斷尋求其他方法從而提升新聞業的影響力。 當我們把注意力從“拯救報紙”轉移到“拯救新聞行業”時,就不得不適應從“保留現有的組織機構”到“不惜一切代價挽救新聞業”的轉變。同時,從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不再適應今天的需求。 也許在今后的幾十年里,很多報刊業務板塊會依賴于像研究員和作家這樣的非報刊從業人員。廣告贊助、撥款和基金會將取代報刊發行收入,成為主要的資金來源,這其中或許有許多嘗試會以失敗告終,但依然要不斷嘗試。(儲寶編譯 來源英國《衛報》、美國《論壇綜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