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近日,一篇題為《四川綿陽市安縣發生4.3級地震(測試)》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刷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該文章在文末的備注中顯示:以上內容由機器于2016年5月29日10時23分14秒自動編寫,用時6秒,測試階段僅供參考。 機器人寫稿不是新鮮事 機器人寫稿已經不是新鮮事,尤其是在地震領域。早在2014年3月17日,美國洛杉磯發生4.4級地震,《洛杉磯時報》的相關報道從撰寫到發布僅用3分鐘。據報道,該新聞就是由《洛杉磯時報》編輯部機器人寫作和發布的。 國內機器人寫稿,主要從去年開始。去年9月10日,騰訊財經發布了一篇關于8月份CPI的稿件,署名“Dream writer”,這是騰訊財經開發的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而去年11月7日,新華社也迎來機器人新“員工”———“快筆小新”。據新華社總編室業務管理中心主任胡金芳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目前“快筆小新”供職于新華社體育部、經濟信息部和中國證券報,可以寫體育賽事的中英文稿件和財經信息稿件。 寫作停留在數據部分 其實寫稿機器人的應用,并不是所有類別都可以。騰訊財經主編、Dreamwriter項目負責人劉康說,可以將寫作報道簡單分為兩類:第一是數據類、組合類可模板化操作的寫作報道;第二是更人性化、文學化、需要表達功底的寫作報道。 “現有的機器人寫作還停留在數據部分,并不是在文學部分。”劉康說,寫稿機器人替代的是最基礎的第一類,但是更高級的還不能。所以,目前美聯社的Wordsmith、騰訊的Dreamwriter都只應用于財經類、體育類報道,但是已經可以進行多版本的推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