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在一些核心關鍵技術上,我國與技術發達國家還有不少差距 2014年以來,臉書、蘋果、三星、索尼等國際科技巨頭公司,紛紛在虛擬現實領域進行了投資與研發。2014年3月,臉書以2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以制造虛擬現實設備見長的一家公司,助推了虛擬現實熱度升溫。 業界普遍認為,游戲與影視是當前虛擬現實技術最有可能迅速突破的商用領域。不過,李煒認為,目前人們對虛擬現實期望不能過高,虛擬現實產品賣給消費者還需要兩三年時間。在他看來,VR技術和產業都還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如顯示技術等有待提高、優質VR內容缺乏等。 專家表示,虛擬現實技術非常復雜,既要有好的效果,還必須功耗低,易于佩戴,這些都是對全產業的挑戰。從智能芯片到處理器,從屏幕到工業設計,從材料到工藝,還有美術、內容策劃等等,對虛擬現實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趙沁平認為,虛擬現實蘊含巨大發展潛力,我國若能在相關技術上取得突破,有望在該領域占據制高點。 相關專家判斷,交互技術、三維場景重建與數據獲取等是當前虛擬現實技術發展的難點,在一些核心關鍵技術上,當前我國與技術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 “在硬件設備、軟件平臺等方面,我國幾乎沒有原創。”周明全說。 同時,國內VR相關產品良莠不齊,缺乏“工匠精神”,設計感不足,生命周期比較短。專家建議,占領未來全球VR生態發展的制高點,我國要加快提升技術創新,尤其是核心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能力。同時國家相關產業部門需要進一步深化VR產業調研,為其發展提供服務。 應當構建健康的生態系統,冷靜對待資本熱潮 目前,我國VR產業面臨著標準不統一、生態系統不健全的問題。李煒感嘆:“每個硬件廠商用的標準幾乎都不一樣,所有的內容生產者沒有辦法根據統一的標準生產它的內容。” 標準不統一,難以構建完整的生態鏈條。實際上,索尼、微軟、谷歌等公司都非常重視生態系統的建設和布局。受制于市場不完善等因素,這些國際巨頭的生態系統目前還遠稱不上完善,但已經在這場競爭中占得了一定先機。比如,臉書收購了一系列VR相關公司,力圖打造應用平臺,形成了硬件+內容+社交的生態閉環。 李煒呼吁,我國VR產業市場未來發展潛力很大,希望從業者能夠用“工匠精神”打造產業。“我們不能把精力放在內耗上面,而是應該聯合起來,共同打造一款好一點的硬件,比如屏可以定制、芯片可以定制,形成統一定制方案之后,下游的合作廠商就可以有統一的標準生產內容,才能促進我國的VR產業健康發展,推動產業進步。”他認為,當前一些急功近利、吸引眼球而不重視技術本身的做法,長遠來看將損害行業發展。 當前,虛擬現實風頭正勁,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資本的熱情與關注度不斷高漲。專家提醒,不同產業的爆發期不一樣,對于投資者來說,虛擬現實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的領域。但虛擬現實要在更大層面普及,可能在裝備、基礎設施上還需要進一步的改善。不能因熱門而沒有理性,該冷靜的時候要冷靜。 “從科研角度看,經過數十年發展的虛擬現實技術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并相對成熟,但一項技術,從實驗室到消費者,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這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整個產業的推動。” 周明全說。 業內專家提醒,虛擬現實產業重點是人,必須讓用戶感受到它的價值,產業才能發展。別期望虛擬現實產品短時間內能夠廣泛普及,從業者需扎扎實實做好基本功,共同搭建健康的生態系統。(喻思孌范麾京 林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