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最難紙媒懸念廣告” 前面更有“暴力截和” 猜字懸念廣告這兩天快被報紙給玩兒壞了。5月30日到6月1日,廚衛家電品牌商方太在《京華時報》上連續三天整版、連續三個“單字謎”,堪稱“史上最難”的猜字懸念廣告。據說,品牌商因為對此文案頗為自信,且斥巨資,所以,廣告都沒署名,只留下一句“怎么念?6月7日見!” 怎料這“最難紙媒懸念廣告”竟被“暴力截和”。作為方太在廚衛家電領域的直接競爭對手,華帝在《羊城晚報》上刊登類似廣告,不僅每版中央刊登了跟方太此前一樣的生僻字,還在每一個字下面配文稱,“怎么念?讀:蒸汽融油果然凈,華帝蒸汽熱水洗煙機”,“怎么念?讀:除煙動口不動手,六一燒腦玩猜字,不如燒飯陪孩子,華帝魔鏡智能煙機”,“怎么念?讀:精準微控聚熱能,華帝聚能燃氣灶”。 華帝此舉不但按自己的理解一次性地解了字謎,還順便宣傳了自家產品,更暗示《京華時報》此前的字謎廣告也是華帝所為。被截得措手不及的方太,等不到原定的7日揭曉謎底,6月2日便開始在《京華時報》上提前解謎回應。 紙媒上頻現的搞怪廣告,究竟是與時俱進的創新轉型,還是無奈被迫的逆來順受? 據央視市場研究(CTR)媒介智訊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的中國廣告市場規模出現了3.5%的同比縮減。其中,傳統廣告市場(電視、電臺、報紙、雜志、傳統戶外)的降速達到了7.3%,電視廣告、廣播廣告、戶外廣告均呈現下降的態勢。其中,平面媒體降幅比上年均有所擴大,雜志廣告下降18.8%,資源量下降26.7%;報紙狀況最為嚴峻,廣告降幅擴大至35.6%,資源量(廣告占版面積)降幅達到38.0%。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訴記者,近年來互聯網廣告回歸紙媒,瞄準的是不同的受眾群體,尤其加上大數據的分析能夠實現精準的投放,紙媒在權威發布上有著新媒體無法替代的優勢,不管是二維碼廣告,還是懸念廣告,可以看作是紙媒轉型的努力,但借助的或將都是紙媒版面的公信力。(范曉) 快評 “有趣”背后的殺傷力 唐錚 不知從哪天起,廣告主們突然發現,原來平媒還可以有“帶來話題、引起熱議”這個功能。 伴隨這一發現,一個個匪夷所思的廣告爭相問世。報紙上廣告類型越來越多,樣貌也越來越奇怪。 誠如廣告商所愿,多數“另類廣告”剛剛登出就引爆了微博和朋友圈。有人認為,這是一件多贏的好事——紙媒賺了廣告費、廣告商賺了眼球、消費者賺了樂兒。沒有輸家,皆大歡喜。 果真是這樣嗎? 愿望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 雖有人民日報“蒼白體”、方太懸念廣告這樣有創意、有設計的廣告,但更多的搞怪廣告卻是挑戰道德觀與倫理觀的葷段子、擦邊球。往往先爆出一些有歧義的句子,揭曉時再洗白,利用人們的歪曲聯想來吸引眼球。搞怪廣告看重的并不是傳統紙媒的廣告效果,而只是將其作為傳播導火索,先花點錢在紙媒上打出大幅廣告,再安排社交媒體跟進轉發,讓話題在網絡上不斷發酵,最終實現病毒式營銷。 一言以蔽之,“任性”廣告之所以受關注,正因為紙媒一直以來具有很高可信度,但忽然登出了“不正經”的內容,便引得人們爭相看新奇。在這個傳播鏈條里,紙媒拿到了廣告費,搭上的卻是自己的形象。媒體公信力的核心是信任,而信任建立在受眾對媒體的信用體驗和認定基礎上。 薩特曾說,報紙和太陽一樣,它們共同的使命就是給人帶來光明。而一張登著兩家企業互相撕咬的廣告的報紙,難以想象會和光明產生什么聯系。 如果有一天,人們對各種搞怪的文案見怪不怪,這時的報紙再發現自己被“任性”廣告蠶食了最后的公信力,那便悔之晚矣。所以,這種砸鍋賣鐵、剜肉補瘡的事情,確定還要再做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