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軍事觀察 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內涵豐富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歷史地位、重大作用、職責使命、目標任務和原則要求,發出了創新新聞輿論工作的號召。新聞輿論工作關系黨的工作全局,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也是國家安全的必爭之地。 新聞的全球實時可見,使部分微事件可能產生戰略性全局性影響。有些突發事件,地理上遠在千里萬里之外,但在信息和信息的影響層面,它跟公眾實際是零距離。一個從事件本身看微小、局部、偶發的事情,往往因為大眾媒體的報道而成為全球熱點,因而對國家安全態勢產生戰略性、全局性影響。意料之外的國家安全變數被大量生成。受全球化發展和趨利性報道的疊加影響,不少媒體慣于炒作國家安全威脅,甚至渲染“威脅”、制造“敵人”。對商業利益的追求,也使得一些媒體對于復雜、敏感的國家安全議題采取一種好為大言、刻意炒作的態度,以所謂的“新聞自由”為招牌,不管后果,不論導向,不分是非,把關涉重大的國家安全事務報道變成吸引眼球的媒體名利場。 上述情形,在國家安全領域掀動“蝴蝶的翅膀”,對國家安全政策制定和決策執行,構成復雜影響:一是國家安全領域難免出現的壞消息,包括誤解、錯報、誤傳的消息,將在有關方面沒有來得及干預之前,就影響到家庭、社區以及軍人。一些原本可以從容處置的國家安全事態,則在新聞媒體的集中曝光、炒作之下,形成非理性輿論聲浪,給外力介入提供機會窗口,增加妥善處置的難度;二是新聞輿論對國家安全議題的超常規聚焦,增強了公眾不安全感和輿論不穩定性。由此,國家安全戰略容易受制于導向有誤、劇烈變動的輿論潮流,甚至被片面、沖動的民眾情緒所綁架;三是媒體對國家安全風險和災難的長期熱衷報道和引申評論,使得人們夸大了對國家安全風險的認知,由此造成一種從“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到“魔由心生,危從中來”的惡性因果關系鏈;四是碎片化的國家安全問題報道,使公眾對戰略層面、長遠的國家安全漠不關心,對涉及自身利益、短期利益的安全問題則又過度敏感。這種由于過度聚焦、過度渲染而導致的麻木,從長遠來看更為危險。 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在名著《第三次浪潮》中說:“明天的一些最主要的戰斗將發生在輿論宣傳的戰場上。”在當前的國家安全現實中,我們每天面對著他者通過新聞輿論施加的壓力、構設的挑戰。在海洋權益爭端等國家安全熱點議題上,有些新聞媒體成為部分國家運用來進行地緣政治博弈的利器。比如,2015年美國國防部批準CNN報道小組隨P-8A“海神”反潛偵察機一起飛越我南海島礁空域并大肆報道。我國當前維護國家安全時所遭遇的困境,相當一部分就是由某些國家借助新聞媒體來制造的,而“解扣”的關鍵也在于在新聞輿論主導權上實現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