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一個電視節目的品質如果能被互聯網粉絲接受,什么樣的轟動和奇跡都可能發生,網絡時代粉絲經濟催生了影視行業的洪荒之力。上海電視節上,業內人士最關注的一個話題是如何將粉絲的喜好口味研究透徹,并通過互動增加粉絲們的“粘合度”,將關注度轉變成收視率。如今,粉絲群體的細分、粉絲心態的捕捉以及粉絲流動的方向,都是電視以及網絡制作團隊所要研究的“增量課題”。 根據業內人士的定義,粉絲經濟是指提升用戶黏性并以口碑營銷的形式獲取經濟利益與社會效應的模式。對于粉絲經濟的研究,已經被不少電視機構視為營銷的頭等大事,華策影視和藝恩網細致研究了粉絲群體,他們發現按功能、屬性、類型,粉絲群體可分為女友粉、親媽粉、路人粉、黑粉等不同群體,每個群體中輿論的引導者把握了粉圈的話語權,但這些群體的粉絲又不是固定的,他們的身份屬性互相轉換,流動性非常大。在營銷方面,業內人士給出的策略是:一是對粉絲分類,研究不同群體粉絲的喜好;二是持續制造話題保持與粉絲互動。 隨著觀眾口味進一步細化與個性化,電視節目的網絡營銷也在隨之改變,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將觀眾擺在與營銷者“勢均力敵”的位置,研究觀眾的喜好與收視心態,在此基礎上,電視節目的營銷首先要前置。愛奇藝市場副總裁陳宏嘉分享了《太陽的后裔》的營銷案例,此前觀眾評價韓劇有三寶:車禍、癌癥、治不好,而《太陽的后裔》劇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有別于以往的套路,即這是一段“勢均力敵的愛情”,于是片方便抓住這個點去延伸,迅速被劇迷和粉絲認可,最終成為這部劇的標簽與流行語。 從騰訊視頻的大數據來看,傳統觀眾與網絡觀眾的差別體現在收看習慣與觀看訴求上,互聯網的年輕用戶更注重的是要在節目之外獲得體驗和互動的感受。綜藝導演任靜做第一季《極限挑戰》時,就主動把節目放到B站,然后把相關彈幕截下來給節目后期人員看,結果粉絲言論被大量引入節目中,極大豐富了節目語匯,《極限挑戰》中“三精三傻”的特色分隊就是從粉絲的言論中生發的。 傳統的電視是單向和線性的交流,有了互聯網之后,大家開始習慣用一種交互的方式去看節目。任靜介紹說,如今制作節目的時候,制作人腦子里想的就是怎么有話題,讓觀眾看電視的時候可以溝通,所以《極限挑戰》從第一季開始就不斷跟網友互動,而且把很多網友及時的回應快速放在節目里,當粉絲、網友發現自己對節目有影響力,會對談論互動更加投入,這成為節目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記者邱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