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面對當前我國信息基礎設施的差距,習近平總書記分析指出,我國雖然是網絡大國,但“區域和城鄉差異比較明顯,特別是人均帶寬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國內互聯網發展瓶頸仍然較為突出。”[7]對此,他要求,“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網絡的本質在于互聯,信息的價值在于互通。只有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鋪就信息暢通之路,不斷縮小不同國家、地區、人群間的信息鴻溝,才能讓信息資源充分涌流。”[8]并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程度決定著信息化發展水平,要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采集、處理、傳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要制定全面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研究發展戰略,下大氣力解決科研成果轉化問題。要出臺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讓他們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成為信息產業發展主體。”[9]正如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所主張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是一切“互聯網+”的基礎,提升信息技術水平、發揮技術對內容的支撐引領作用,將是建好網上輿論陣地、推進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一環。 (二)依法依規“治網”,有力確保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和安全。 傳播技術的興起大大促進了人類社會的互聯互通,但也給網絡環境帶來諸多傳播亂象乃至安全威脅。針對全世界范圍內信息流動方式和社會輿論環境的深刻變化,習近平同志指出:“網絡和信息安全牽涉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是我們面臨的新的綜合性挑戰。從實踐看,面對互聯網技術和應用飛速發展,現行管理體制存在明顯弊端,主要是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一、效率不高。同時,隨著互聯網媒體屬性越來越強,網上媒體管理和產業管理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變化。特別是面對傳播快、影響大、覆蓋廣、社會動員能力強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網絡和即時通信工具用戶的快速增長,如何加強網絡法制建設和輿論引導,確保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突出問題。”[10]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同志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再次強調,“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他要求加快構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絡安全態勢,增強網絡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懾能力。 習近平指出,網絡空間治理的關鍵在于將其納入法制化軌道,健全法制并依法管理,方能“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他多次明確要求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形成從技術到內容的互聯網管理合力,確保網絡正確運用和安全。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依法加強網絡社會管理,加強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的管理,確保互聯網可管可控,使我們的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做這項工作不容易,但再難也要做。”[11]2014年2月,習近平同志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又特別強調:“要抓緊制定立法規劃,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依法管理網絡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12]這些論述為依法依規開展網絡安全工作,推動全球網絡空間安全和平行動提供了原則和指南。 在強調依法依規維護網絡安全與秩序的同時,習近平同志要求尊重互聯網發展規律,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2016年4月19日,他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要求,“對廣大網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讓互聯網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他強調,要把網絡輿情當做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基層了解民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建設一支專業的網絡監督隊伍,既要對網絡輿情實施無縫監管,又要允許一些情緒發泄,對網絡言論不要再犯“一統就死,一放就亂”的壞毛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