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不久前,阿歇特英國出版集團宣布了其對英國手機游戲開發公司(Neon Play)的收購,該集團希望能借助各類數字平臺擴大業務,從而擺脫原先單純銷售書籍的單一化經營模式,轉向各類業務并行的多元化盈利模式。
阿歇特英國出版集團的例子,說明了目前出版界存在的一個普遍現狀:僅僅賣書很難實現盈利。中信出版社總裁王斌認為,以后書都不是用來賣的,會變成禮物進行贈送。那么,出版行業如何盈利?阿歇特英國出版集團想要抓住手機游戲這個風口,而國內的一些同行則瞄準了“知識經濟”這個潮流。
花大價錢“聽”書
今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當天你在干什么?相信對于大部分人而言,這一天并沒有什么特殊的。部分熱愛閱讀的人也許捧起一本書,也許逛了逛書店,更加有熱情的讀者也許參加了一場讀書會。
然而,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就在這一天,有2000多位讀者花了大價錢去“聽人講書”。現場沒有致富秘籍、沒有考試攻略、沒有傳銷課程、沒有影視明星,僅僅是圍繞著“人類歷史”這個看似乏味的主題,幾乎所有人都“亢奮”了3個多小時,直到深夜。與此同時,13.5萬人通過付費的方式,在線觀看了同期視頻直播。而對于“人類歷史”的熱烈討論才剛剛開始……這場主題名為“你,定義未來”的演講秀——尤瓦爾·赫拉利講《人類簡史》,是由中信出版集團和優酷土豆聯合打造的大型作者秀視頻欄目。據優酷土豆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活動在文化類視頻節目中獲得如此高的關注度,史無前例。
當日現場,尤瓦爾·赫拉利進行了4個獨立的演講,涉及認知革命、商業基因、數據崇拜以及智能之心等主題。此外,現場共同來講這本書的還有其他5位嘉賓——搜狗公司CEO王小川、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原阿里巴巴副總裁涂子沛、貝塔斯曼中國總部首席執行官龍宇以及哲學家陳嘉映。
圍繞《人類簡史》這本書,尤瓦爾·赫拉利向觀眾陳述了書中的核心觀點,而其他幾位嘉賓則是結合自己的專業領域和人生感悟談了對這本書的“讀后感”。說白了,這就是一場大型的付費讀書會。“這場活動的票價為80元至880元,我們的票剛放出不久就銷售一空,的確是一票難求,現場幾乎沒有空座位。”中信出版集團市場營銷中心總經理鐘谷婷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的“大集”首秀,“大集”將搭建一個思想交流、知識共享的平臺,打造作者的秀場,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互哺,傳遞最為新鮮和前沿的思想,為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人們提供最有價值和最溫暖的聲音,讓知識流行起來。
花大價錢參加“讀書會”,座無虛席甚至一票難求,是什么魔力吸引了這些觀眾?北京開卷公司董事長蔣晞亮在朋友圈發布的一條感慨大概可以描述很多人的心聲:“知識從未如此性感。”
的確,知識經濟的時代到來了。在信息大爆炸、未來瞬息萬變的今日,人們對知識的渴望日益高漲。人們希望高效了解有價值的信息和觀點。如果通過付費能度過一個具有高知識濃度的夜晚,能夠快速地“聽”完一本書中最重要的內容,不少人是愿意為這種知識分享模式付費的。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也可以將這場秀看做是一場“賣書”活動。事實上,其成績著實斐然。2014年引進至今,《人類簡史》已在中國銷售60余萬冊。其中,現場秀舉辦2個月以來就貢獻了30萬冊的銷量。
付費參加“賣書聚會”
2015年的正月初七,當許多人仍沉浸在節日氣氛之中時,1500名中國互聯網界的創業者和投資人紛紛涌入國家會議中心,與有著“創投教父”之稱的彼得·蒂爾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
作為美國硅谷鼎鼎有名的創投人,此前彼得·蒂爾在中國的名氣十分有限。2014年,他將自己在斯坦福大學的課件集合成了薄薄的一本小冊子《從0到1》,并把其中文版權賣給中信出版社。“說實話,剛開始我們完全不知道它能賣成什么樣。”鐘谷婷告訴記者。
當時,中國的互聯網創投正處于風口浪尖,到處都是一個點子值千金的故事。在此背景下,創投“金手指”的指點便顯得彌足珍貴。正是察覺到特定人群在特定時期對特定知識的渴望,中信出版社決定圍繞這本書和作者做一場“創投極客論壇”——彼得·蒂爾與國內一些創投人士共同參與的“巔峰對話”。
由于彼得·蒂爾的時間所限,論壇只能安排在正月初七這個尷尬的時間。然而,尷尬的時間、1000元至8000元一張的高額票價,沒有阻斷聽眾尋求知識的熱情。一些沒有預約成功的聽眾提著現金趕到現場,想求一張票。論壇結束后,現場互動嘉賓的高水平和聽眾的熱情改變了彼得·蒂爾對中國的印象。與此同時,《從0到1》這本書的銷售也突然開始爆發。大量的公司高管喜歡閱讀這本書,其銷量迅速突破了100萬冊,成了當年出版業的一匹黑馬。
水漲船高,書籍的暢銷進一步引發了人們對相關知識的熱情。當年5月份,彼得·蒂爾再次來華,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舉辦多個論壇,傳播書中的觀點和思想。場場爆滿的活動讓彼得·蒂爾和中信出版社都賺了個盆盈缽滿。“這本書銷售碼洋估計有5000萬元,撇開紙書,論壇本身的盈利也十分可觀。”鐘谷婷透露道。
論壇的成功讓人們看到,不僅書可以大賣,連賣書的“促銷活動”都可以賺錢。事實上,花幾十元便可領會作者的全部觀點,而8000多元的論壇票價可以購買幾百本《從0到1》,卻只能聽到作者的只言片語。反觀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某種程度上說,人們的確是在為“廣告”付錢。這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天人們不僅是心甘情愿地為知識付錢,也在為知識所延伸出來的“圈子”付錢。
尋求“知識路牌”
相信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實體書店看到一本好書,打開手機,去網上尋找較低折扣或者價格更加低廉的電子書。毋庸置疑,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人類的本性。然而,也不乏愿意反其道而行之者。
以邏輯思維為例,其正式介入賣書生意不過大半年,發展速度卻很是驚人,營業額頗為可觀。據了解,邏輯思維的平臺所售書籍基本都是正價,甚至比市場上其他版本要貴上一倍左右。然而,在紙書大打價格戰的今天,卻有不少讀者爽快地為了這些高價書奉上銀子。緣由何在?邏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認為,由于書籍的選擇也是富有知識含量的。每次推出新書,他都會配發一段60秒的語音,來介紹推薦這本書的原因,該書的可讀點在哪里?它能為讀者提供哪些新的信息?這些信息的意義又在哪里?在新書層出不窮的今天,這種“知識路牌”式的宣傳可以更強烈地激發起讀者的閱讀熱情,令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關于一本書的有用的信息量,從而使得他們甘愿為這種附加的信息呈現方式額外付費。
中信出版社也具有同樣的戰略思維。記者了解到,未來,中信將通過企業模式的再架構,從傳統的出版社轉型為一家內容創意傳播公司,以品牌愿景、創意能力、內容與技術融合的手段為讀者提供順應時代潮流的相關產品,消除作者和讀者之間本來存在的閱讀隔膜,使讀者能最大限度地理解作者的文字背后所表達的內容,由此盡到出版社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由此可見,內容作為單純消費品的時代已經過去,它已成為一種新的介質,變為溝通消費者和圖書作者之間的橋梁。“這是不可避免的時代潮流。”知乎創始人、CEO周源說。(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