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那么,如何才能凝聚社會共識,有效引導輿論呢?6月30日,中央網信辦、國家網信辦副主任任賢良做客中國記協“記者大講堂”,結合新近引發網絡熱議的案例,與大家交流如何畫好“同心圓”。 什么是“同心圓”? 習總書記在“4·19”講話中明確提出,“同心圓”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動員全國各族人民、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為什么要畫“同心圓”?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要“網上網下形成同心圓”,就不能搞“兩個標準”,形成“兩個輿論場”。我們要發揮網絡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統籌兩個輿論場,打通兩個輿論場。 怎樣畫好這個“同心圓”呢? 任賢良認為,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始終堅持正確導向 正確理解黨管媒體原則 習總書記強調“黨媒姓黨”,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當然要“姓黨”。這是我們黨和政府宣傳的主陣地,必須抓在黨的手里,必須成為黨和人民的喉舌。黨媒要不折不扣地宣傳黨的方針路線政策,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做好動員、宣傳、批判、監督工作。 黨管媒體,并不是要求所有媒體都要“姓黨”。對那些民辦的社會媒體,包括伴隨著互聯網興起的自媒體,習總書記講話中也沒有要求像“黨媒”一樣“姓黨”,可以在“黨管媒體”的大原則下,有同“黨媒”不一樣的表現形式。就像一個大合唱中,可以有不同的聲部和曲調,但主旋律是一致的。 黨管媒體是黨的領導的重要方面,是黨引導輿論的重要環節。不管技術如何進步、媒體格局如何變化,黨管媒體都是大原則。“網上網下形成同心圓”,是在黨的領導下畫好“同心圓”,我們不能把“黨媒姓黨”和“黨管媒體”簡單地劃等號,否則就容易犯簡單化、教條化的錯誤,也不容易畫好“同心圓”,調動所有媒體的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