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這兩天,里約奧運賽場外最熱的新聞,大概就是剛“得志”的澳洲人口無遮攔地對孫楊進行的人身攻擊。這不,事情過去24小時仍持續發酵——先是中國泳協致電澳泳協,要求霍頓向孫楊道歉;隨后,澳代表團用“言論自由”為他們的新科奧運冠軍辯護,澳泳協也發表聲明支持霍頓…… 在記者看來,指望澳洲人對這事道歉,你就想多了!稍微了解一下這幾年的泳池故事,就知道,這不過是澳洲人為了打贏奧運泳池翻身仗,或說得更白些,為了讓這個心理素質有些孱弱的霍頓在400自,以及隨后的1500自上戰勝孫楊,量身定制的策略而已。澳泳協主席伯特蘭面對國內媒體并不諱言,賽前就這一“戰術”同霍頓進行過“多次長談”。 將這樣的“臟伎倆”叫做“戰術”,身為游泳強國的澳大利亞緣何要如此視風度于無物? 游泳一直是澳大利亞的奪牌大項,然在4年前的倫敦奧運會上,澳泳軍卻大失水準,僅靠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上奪冠避免了無金入賬的尷尬。這也直接導致澳代表團交出1992年以來在奧運會上的最差成績。 更讓澳洲游泳焦頭爛額的事接踵而至,話題指向他們此番指責孫楊相同的方向——“禁藥”。 2013年,澳洲泳協召開發布會承認,他們的奧運選手曾經在倫敦奧運會的訓練營里服用過違禁藥物,澳大利亞游泳隊成員馬格努森、蘇利文、馬特等人也都發表聲明承認服藥。在這前后,包括名將索普、哈克特在內,澳泳壇多人卷入禁藥事件。 “禁藥風波”與澳洲游泳隊在倫敦奧運上的整體低迷有沒直接關系,我們并不知曉,也不妄自評測,但至少這一曾經的泳壇王族因此憋著一股勁想要在里約為自己挽回顏面。 不可否認這四年,澳大利亞游泳正逆勢反彈,以霍頓、麥克沃伊、坎貝爾姐妹為代表新生代,讓征戰里約賽場前的澳大利亞游泳隊被冠以“史上最強”的名號。但奧運會畢竟是奧運會,四年前的折戟沉沙,依舊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 以霍頓為例,去年世錦賽前,成績排名世界第一的他就被媒體認為是孫楊的最大競爭對手,但他在喀山,他在預賽中僅列第11,無緣成為孫楊的決賽對手。今年4月的奧運會國內選拔賽,霍頓在400自游出了四年內世界最佳成績,但在后來的一次國內賽事中,他卻交出了4分鐘開外的糟糕成績。 可以說,正是對成績沒底,才讓澳洲人想方設法在賽場外做文章。從此前拒絕孫楊赴澳訓練,到賽前澳媒體炮制所謂“孫楊濺水干擾霍頓”的報道,大概都是這一“戰術體系”的組成部分。 其實,這也不是澳大利亞人第一次這么做了。在1983年美洲杯帆船賽中,澳隊長就曾故意在語言上侮辱對手,并最終打破了美國隊的不敗紀錄。巧的是,當時那個隊長正是澳大利亞游泳協會現任主席約翰·伯特蘭。 斯賓塞·約翰遜有句話說:“禮貌像只氣墊,里面可能什么也沒有,但是卻能奇妙地減少顛簸?!睂κ直3侄Y貌、尊重,或許是奧運精神在選手人際交往層面的“正確打開方式”。孫楊與樸泰桓強強對話后如老友般相惜,麥克沃伊輸給寧澤濤后對其擊掌祝賀,都傳為佳話。 巨星菲爾普斯在獲得自己第18枚奧運金牌后,曾被好事的西方媒體問到對葉詩文成績的看法。他如此回復:“我覺得葉詩文非常棒,那么強的沖刺能力沒有問題。中國游泳運動員一直在努力訓練,聽說葉最后50米沖刺的速度比羅切特還快啊,我都羨慕,也希望能有她那樣的爆發力?!边@是一個王者應有的心境和氣度。 霍頓賽后的言論自然引起國人的不滿,不少人到社交平臺的“戰場”對霍頓怒斥或辱罵,有的還將其上升到“維護國格”的層面。在這里,筆者想說,咱大可不必如此憤怒,也無需上綱上線。就事論事,這就是在一場心理戰中使用的拙劣骯臟的伎倆而已,沒必要為了爭一口氣將自己的品格降到如對手那樣的“低度”。 而對孫楊而言,最好的回擊更應該是留給泳池。接下來200米自由泳,尤其是與霍頓直接對話的1500米自由泳上,他都有機會給對手送上“神之蔑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