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新型傳播方式不斷涌現,政府的施政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輿情事件頻發多發,加強政務公開、做好政務輿情回應日益成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內在要求。 這一判斷,來自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政務公開工作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通知》不僅對當前的施政環境做出準確判斷,也對當前各地區各部門政務輿情回應工作作出部署。 政務公開、政務輿情回應,是當前各級政府與公眾之間實現日常互動的主要方式。去年開始,國務院已對政務公開展開全面督查管理,這次對于政務輿情回應工作的部署,是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進一步加強和提高。相互配合的組合拳,也傳遞出國家在新媒體環境下積極轉變工作方式方法,不忘密切聯系群眾的決心。 對于政務公開的管理和規范,自去年第一次對全國政府網站進行普查之后,過去長期遭受詬病的“僵尸”“休眠”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又建立了每季度進行一次常態化抽查的機制。根據2015年底公布的數據,各地區、各部門共開設政府網站84094個,正常運行的政府網站66453個。今年二季度抽查結果顯示,“僵尸”“睡眠”等現象明顯減少,總體抽查合格率85%。其中,北京、遼寧、青海等地政府網站抽查合格率達100%。 重拳鐵腕出擊,各級政府網站面貌煥然一新。對于政務輿情工作,這次《通知》里的部署,也是嚴格要求,絕不含糊,尤其對于政務輿情回應實效的要求,更是明確精細。 《通知》要求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要快速反應、及時發聲,最遲應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其他政務輿情應在48小時內予以回應,并根據工作進展情況,持續發布權威信息。同時,回應內容應圍繞輿論關注的焦點、熱點和關鍵問題,實事求是、言之有據、有的放矢。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或吹風會進行回應的,相關部門負責人或新聞發言人應當出席。 字里行間,不難感受到政府對新媒體環境下施政細節的全面考量和精準把握。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通知》中還指出:對出面回應的政府工作人員,要給予一定的自主空間,寬容失誤。在嚴格之外,這一條彰顯出政府對于還處在成長期的輿情回應工作的態度:寬容鼓勵、溫暖關懷。 政務信息公開是政府與公眾溝通的有效渠道,也是現代政府科學執政的必然要求。國家對政務信息公開工作的常抓不懈和持續發力,讓公眾充滿信心。(王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