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17日下午1時,記者一行從內羅畢市區出發前往恩貢山。一進入恩貢鎮,路況就變得糟糕了很多,車子拐了三條土坑小道,一路搖搖晃晃,用時一個鐘頭才到達目的地——洛陸普訓練營。 再過三個小時,倒數第二名難民運動員將在里約奧運會上出場,也是南蘇丹難民中的最后一位。接待我們的是難民運動員的德國教練福爾克爾,他已經從事教練工作35年。來訓練營以前,福爾克爾在德國的一所中學教數學和體育,去年10月,應訓練營創始人洛陸普之邀來到營地擔任教練。 今年6月,國際奧委會公布了由10名難民運動員組成的史上首支難民奧運代表團人員名單,其中有5名南蘇丹運動員就來自洛陸普訓練營。 截至昨天,10位中的8位難民運動員已經完成比賽,但是均未能晉級下一輪,福爾克爾對難民運動員的成績略感失望。他說,這些運動員之前的訓練成績都要比在里約的表現更好,前一天參加男子1500米比賽的保羅(保羅·阿穆通·洛科羅)原本是最有希望晉級半決賽的選手。 問及難民運動員表現欠佳的原因,教練解釋說,這5名運動員到了里約之后都出現了腿部問題,這是跑步運動員的致命傷。福爾克爾是訓練營做腿部按摩最專業的教練,但是前往里約的隨行教練卻并不是很擅長。 福爾克爾要錯過今天的比賽直播了,因為工作原因他要馬上離開訓練營趕回德國。他說,不管最后一名運動員的成績如何,這次難民運動員能夠參與奧運,讓全世界關注這一有著6000萬人的難民群體,已經是一種成功。“難民也能像其他國家的運動員一樣,通過努力訓練走進奧運賽場”。 羅斯·納西克·洛孔延將于當地時間下午4時55分參加田徑女子800米的預賽。10歲時,為躲避戰亂,她與家人逃到了肯尼亞,并一直生活在卡庫馬難民營。去年,難民營學校組織的一個10公里長跑比賽讓第一次參賽的羅斯了解了自己在長跑方面的天賦,于是踏上了備戰里約奧運的征程。 距離比賽還有大約一個小時,此刻,訓練營里頭最緊張的人是布蘭達。今年20歲的布蘭達是羅斯的室友,也是她最好的朋友。布蘭達說羅斯是一個很樂觀的人,經常給隊友們帶來歡笑,“她是我的驕傲!” 據布蘭達介紹,運動員們一天訓練兩次,時間不定,但是今天下午的訓練取消了,因為運動員們要一起看奧運直播,一起看羅斯的比賽。 當地時間下午4時30分,休息室早已被運動員和工作人員擠滿,他們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關注其他田徑項目的賽況,一邊等待著羅斯的風采。只要有肯尼亞或者其他非洲國家運動員在電視屏幕出現,運動員們就會大聲齊呼“Africa”(非洲)。 “Hakuna Matata(斯瓦西里語‘沒問題’)。”一名運動員看到鏡頭掃到羅斯便大聲叫了出來,休息室瞬間沸騰。 比賽開始了,大家都在用吶喊為遠在里約的羅斯加油。隨著羅斯逐漸落后,休息室內一時有些沉寂。布蘭達的手一直緊緊抓住旁邊運動員的手臂,她故意穿著一件連帽衣,戴著帽子把臉捂得嚴嚴實實,深怕別人看見自己的表情。 羅斯以2分16秒64的成績名列小組第七,無緣半決賽。盡管比賽已經結束,但是當鏡頭再次對準羅斯時,大家又高聲呼喊著羅斯的名字。 雖然羅斯未能晉級,但是訓練營的經理亞托并不覺得遺憾。他說,對于這些僅受一年時間訓練的難民運動員而言,“他們其實并不是在和別人競爭,他們是在和自己賽跑”。
隊友、教練、工作人員都為洛孔延的登場而歡呼。 “她不是在和別人競爭,他們是在為自己奔跑”。里約奧運會之前,5名南蘇丹運動員一直生活在肯尼亞的卡庫瑪難民營,他們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也從未想象過有一天能跑出非洲,跑進奧運。雖然他們在里約的奧運之旅已經畫上句號,但是我們希望他們不再以難民運動員的身份出現在下屆奧運會賽場!(記者金正、潘思危,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