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編者按 西溪流域,綠水縈回。不曾想,《南安商報》今日已滿5周歲了。這一天對于每位本報的忠實讀者來說,都是個特殊的日子,它就像我們成長的胎記,永遠也無法忘懷。五年間,本報的副刊“九日山”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無數來稿,有詩詞、散文、小說、評論、隨筆等,它們傾注了每位讀者的心血與感情,讓我們在五味雜陳的大千世界里,找尋到心靈的寧靜、追求中的滿足、靜思中的超脫。 五周年既是我們回望的時刻,更是積蓄力量勇闖新途的新起點。因此,我們特意在《南安商報》創刊五周年之際,與讀者一起講述這五年來“我和南安商報的故事”。這里有年過古稀的老者、有遠在他鄉的游子,還有曾經和我們一起共事的“戰友”……因為不舍,所以需要把熱情綻放;因為憧憬,所以需要用心感知責任。今日,小編在此謝謝大家,謝謝你們五年來的一路相伴! 家的聲音 姚添丁 我相信,一個人無論離家漂泊多遠多久,內心深處總有根脆弱而敏感心弦,總能在不經意間被隨手觸及,繼而被感動,最后被激發。這些年有過很多回或出差或旅游在外,每天起來頭件事就是打開手機查查有沒有《南安商報》的家鄉消息。有一次,就有朋友為此打趣我:“是不是正約會哪個美女呢?”我隨即笑著回應:“離家在外總記掛著有沒有來自那座熟悉小縣城的點點滴滴……”朋友馬上會心接過話匣道:“其實,我們就像是一只飄在很高又很遠的風箏,總是希望永遠有那么一根細線牽著,也非常樂于一直被牽著被引著,似乎這樣的話,即便我們漂泊離家多么久多么遠也總有絲絲安慰滿足。”這位朋友初中沒有念完就外出打拼,二十年時間,已經在遙遠城市扎根,有了屬于自己溫馨的家,但心中永遠有份來自鄉音鄉情的牽掛,而據他說之所以喜歡《南安商報》,就是因為能夠不時從中發現和找到自己曾經的記憶和感動。 這五年的時間,我一直都感動著。正是《南安商報》這份深深扎根于本土的報紙,始終一刻不停傳遞著家的聲音——這聲音或深沉,或質樸,或熱烈,或低吟,卻總能給予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以親切和親近,總能給予身處異鄉的人們以安慰和念想,我們都能在“要聞”中感受到家鄉的長遠發展,都能在“本埠”中聆聽到家鄉的深刻變化,都能在“健康”中體驗到家鄉的濃濃關懷,都能在“天下”中領會到家鄉的廣闊視野,都能在“副刊”中欣賞到家鄉的詩意浪漫——正是來自《南安商報》聲聲熟悉的聲音,永遠給予我們每個人精神的動力和行走的力量! 這五年的時間,我一直都感動著。我承認自己深深被《南安商報》這支富有創新精神和社會擔當的隊伍感動,他們不僅具有報人所應有的過硬專業素質,更具有現代傳媒所應有的強烈社會責任感,他們總是充滿青春活力,總是心懷民生關切,我們很容易從他們身上看到那種責無旁貸的新聞擔當和義無反顧的社會道義。不僅如此,《南安商報》還精心為南安人民打造了溝通交流的平臺,努力架設起一道道橋梁和紐帶,就在這里,一道道政府決策得到推廣,一聲聲民意呼喊得到回應,一位位寫作新人得到展示,一個個稚嫩小記者得到鍛煉——就在這1800個日子里,我們的《南安商報》及時傳遞了政府和民眾的聲音,主動接納了民生和民意的期待,延伸鋪開了國內和國際的視野,豐富拓展了文化和精神的內涵。 這五年的時間,我一直都感動著。當我們看看未來《海絲商報》腳下的康莊道路,這樣的感動伴隨著衷心美好的祝福,未來的日子還會有無數個五年,我們都將一直滿心期待著《海絲商報》繼續不懈努力、繼續敢于創新、繼續勇于開拓!新的起點,新的征程,衷心祝愿《海絲商報》步子邁得更大些,思路拓得更寬些,聲音喊得更大些——這樣的話,才能更快地傳遞家的新聲音,更好地講述家的新故事,更強地鍛造家的新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