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記住這一份魚水溫暖 林清秀 五年前,我是一家大型企業的人力行政經理,五年后,我進了高校負責文書工作。但不管我在哪里?從事什么職業?五年來,《南安商報》從最初的四個版面擴展為現在的八個版面,一直都陪伴在我每個工作日的時光里,不離不棄。我以為,草根是個褒義詞,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比如在中國那么多樂器里,笛是最草根的,只要有竹,就能做成;而在那么多的紙媒里,《南安商報》也是最接地氣的,深厚的親和力,強烈的感染力,從者甚眾。 提及一份報紙,總要先想到那些做報紙的人。平日和我接觸最多的,自然是編輯。學生時代,我一度憧憬過當一名記者,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也夢想過當一名編輯,練就一支神筆,字字切中時弊。長大后夢想不曾實現,倒是因為寫字投稿,跟報紙雜志的編輯接觸頻繁了起來。《南安商報》就有我喜歡的編輯,比如建志、清彬、石竹?,F在經常在企業里東奔西跑采寫新聞的清彬是個爽直的85后,相當年輕,思想卻不年輕,有時寫出來的稿件頗深刻。他很熱忱,很正義,也很可愛??蓯蹖γ襟w人太重要了,無論編輯、記者還是作者,切忌太自我,俯身低到塵埃里,我們不過都是一粒塵。石竹經常會在朋友圈里熬濃濃的“心靈雞湯”,我對她的喜歡,是滿心的,仿佛在文字里,我們看到了另一個多愁善感的自己。她偶爾會約稿,我一定會認真地寫稿,為了那一份滿心的喜歡。后來我懷孕生產,她說她要揀個時間來看我和孩子。為此,我無數次想象過與她的相見——應該會是笑容慢慢爬上臉,而后不著一言地擁抱吧。卻不是,在人來人往的大廈門口,我們剛一見面便認出了對方,沒有擁抱,卻像早已熟識多年的老友。我知道的,是文字讓兩個小女子初次見面便沒有一絲距離。認識建志的時間比較久,比起編輯和作者關系,我們是文字為媒的文友關系。他寫小說,出書,實現了一名人民教師到職業媒體人的華麗轉身。據說他的新小說《女孩,請走開》已被簽走了影視版權,祝福他,在寫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許謀清老師曾說,一個作家和一份報刊的關系是否默契,就看這個作家是否把好的稿子交給這家報刊,和這家報刊是否接受這個作家的思考和風格。我還稱不上作家,頂多是個筆耕不輟自得其樂的作者。這樣的寫作者,同報刊如魚和水,我特別感謝《南安商報》。五年來,我在她的“九日山”副刊上發了不少散文,由此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和很多讀者建立了無話不談的關系,那是我寫作之外的巨大收獲和意外驚喜。因文相識,沒有利益沖突,這樣的誠摯相交,常常超越了寫作帶來的快樂。這樣的快樂,時刻提醒著我,哪怕沒有名利閃耀,每一個寫出來的文字,都要經得起歲月的推敲。明天起,《南安商報》將更名為《海絲商報》,高端大氣上檔次,有更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我期待著未來的日子,和《海絲商報》有更多的心靈碰撞,多閱讀、多沉淀、多思考、慎落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