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記者郭筱淳采訪實施屋頂改造的高殿社區居民鐘碧珠老兩口 1月13日,剛忙碌完市“兩會”報道,恰逢春運首日,吃完晚飯,我便驅車前往海滄東孚檢測超限站采訪交通執法人員查超限車情況。畢竟,在節骨眼上的時間點,認真細挖總有新聞可寫。 這里位于廈漳交界處,監測站緊挨著324國道,每天車流量超9萬,其中6萬是大貨車。檢測站的工作時間特殊,全年24小時沒有休息,四班人馬三班輪流上班。 采訪一兩個小時,交通執法人員攔查數十輛大貨車,但“顆粒無收”,沒查到一輛超限的。這時,我就跟值班的楊副中隊長閑聊,他說傍晚查到一輛,只超限1噸多,依然按照規定給予處罰。 “超限一噸也不放過。”這個念頭一下子點亮心扉,找到了新聞點,既可以體現交通執法人員連夜辛苦工作,又能體現嚴格執法的主題,于是,以此為切入點,我連夜寫了一篇報道。 這篇報道見報后,市交通執法支隊王支隊長給予好評。支隊負責宣傳的魏副主任后來透露,他們領導正愁著超限報道有點偏少,還問我怎么猜到他們領導的心思。這個時候就出了一篇,真是好巧。 我笑答:“多走基層,就多收獲。”(廈門晚報記者 王紹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