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我隨著廈港街道福海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去居民家里,說是嘮嗑,其實是帶著采訪任務。聽說,這戶人家的阮奶奶已經80歲,患有高血壓,基本是一個人在照顧92歲的中風的老伴。 奶奶的家,被她收拾得很整潔,完全沒有我想象中的臟、亂。因為她經常幫老伴洗澡、換衣、按摩。老伴大小便失禁,換洗褲子、床單、被子,對阮奶奶來說,是常有的事。在和她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阮奶奶好幾次眼角的淚珠在打轉,強忍著不讓淚水掉下來。她也不只一次地說:“謝謝你們特地來看我。” 走出阮奶奶家,我慶幸自己來了,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她的處境,讓社會愛心溫暖她。 報道見報后,社會的愛心捐助——“暖心被”就征集到了,還有一位女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不愿透露姓名,自稱林女士,在看到我的報道之后,她記住了一句話:阮奶奶一個月需要花400多元買紙尿布,這部分開銷最大。于是,她希望能夠得到阮奶奶家的地址,寄一些紙尿布過去。 通過社區,我為這位好心人牽線。我慶幸報道見報了,我的初衷達到了。這個小細節,確實是給了阮奶奶最實際的幫助。隨后,我們征集到“暖心被”100床,送到了廈門的各個社區。我也隨街道、社區、愛心企業等人士一起入戶慰問,把“暖心被”送給最需要它們的人。 我原本以為暖心行動即將告一段落,直到我接到一個經營農業的愛心企業的電話,對方表示:他們沒有“暖心被”,但愿意為困難老人送大米。我心想,愛心不只是兩百多元的棉被,可以是一句“新年好”,也可以是任何對困難群眾生活上有用的東西。我感謝了對方的好意,但希望對方能給我們時間,讓我們先找到需要它們的困難老人。幾經周折,愛心企業的大米,這周內將陸續送到敬老餐廳、困難老人手中。 我感覺,在農歷新年之前,我和同事們做了2017年第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海西晨報記者 王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