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有這樣一群普通人,他們的名字合起來叫“百姓”。他們的言語平淡卻直抒人心,他們的故事令人動容。 1月10日至1月15日,本網記者隨同2017“溫暖中國”全國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走進了福州、寧德等地區,開始一場采集溫暖之行。1月26日至2月1日的春節期間,記者返鄉,再次走進寧德地區,走進基層。 期間,有幸聽到了不少樸實而暖心的話語: 福州火車站王威服務臺的王威說:“以前是(讓旅客)走得了,現在是走得好,不管設施、設備如何變化,我們的服務宗旨不會改變,始于旅客需求,終于旅客滿意。” 社區黑板報“總編輯室” 的黃以孟說:“一人忙活,眾人受益,是我最大的快樂。如果能讓我活到100歲,我就還能再奉獻20年。” 在抗擊臺風中獻身的村支書周炳耀之女周巧爛說:“中秋節的前一天,我給爸爸打電話,想寄1000元給他和媽媽,但是爸爸堅決不要,于是我騙他說寄100元買份中秋月餅,他才肯把銀行卡號給我。可是錢匯出去了,爸爸卻沒了……” 中國石油福建公司的陳上元說:“既然(農民工)鐵騎返鄉情況不可避免,那么在這條危險的路上,除了我們,誰還能幫他們?你們若來,我一定在。” …… 在1月10日至1月15日走基層期間,令本人無比欣喜的是,其中3篇報道有幸獲得全網推送。 隨著新春假期漸遠,記者的新春走基層之行告一段落,但作為媒體人,我的腳步從未停止。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我將一如既往,把溫暖中國的百姓故事傳播開來。(福州新聞網記者 包書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