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新春佳節,我深入基層,采訪了多位春節堅守崗位的人,這其中,包括馬尾大橋一線建設工人、福州機場邊檢站檢查員、中國石油鶴林加油站加油工、臺江區鰲峰街道環衛工人等。 在采訪中,我對網絡媒體走轉改的認識得以升華。 事實上,網絡新聞宣傳是以網絡為傳播載體的新聞報道方式,具有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影響力強等特點,早已突破了傳統的新聞傳播概念和影響力。但是,長期以來,網絡媒體記者的內容生產往往局限于編輯、綜合整理,容易衍生內容失實、不接地氣等問題。 中央網信辦牽頭組織的“網絡媒體走轉改”活動,要求我們“用心用情用功‘走轉改’,創作出接地氣、符合網絡表達的作品”。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何讓網絡新聞媒體記者的文字在確保高度的同時更有溫度和深度?如何在輿論多元化的今天,讓我們的正能量聲音更具親和力和影響力?只有讓網絡新聞媒體從業者從辦公室、電腦前走出來,只有腳踩大地,我們的文字才更有溫度;只有緊握老百姓的手,我們的呼喚才更有力量。 從馬尾大橋一線建設工人劉波的口中,記者聽到堅守的價值:為了不耽誤重點工程的建設工期,讓百姓早一點享受到便捷的交通;從福州機場邊檢站檢查員唐留留的口中,記者感受到堅守的意義:讓每位旅客出行開心,旅途順心。對她們而言,從來沒有值班的概念,只有上班與下班的定義;從中國石油鶴林加油站值班經理翁建華的口中,記者體會到堅守的分量:雖然沒能返回老家,吃上外婆煲的湯,但是公司寄出的先進“捷報”就是最好的禮物,可以慰藉親人的心懷;從環衛工人代世秀的口中,記者認識到堅守的痛楚:父親不慎摔傷,作為女兒,無法趕回千里之外的老家,看望父親,以至于深夜無人之時痛哭不已…… 如果沒有走到基層,就無法接觸到這些鮮活的故事;如果沒有深入挖掘,就無法理解這些堅守的背后蘊藏著怎樣動人的真情和力量!(福州新聞網記者 邱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