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介紹 黨報夜班工作,每天都要繃緊神經,如履薄冰。今年49歲的莊研同志在這個崗位上,已連續堅持了24個年頭。24年來,報社夜班人員已輪換了7次,而他每次都義無反顧地留下來,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黨報夜班。 他精心策劃、精心編輯,嚴格把關、一絲不茍。編發的作品有數十篇獲福建新聞獎,四篇獲中國新聞獎。先后獲福建省優秀新聞工作者、福建省十佳新聞工作者、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等稱號。 版面巧匠:多年來,他是報社重大主題報道和 重大活動報道的主要組織策劃者之一 莊研同志長期以來一直是福建日報社重大主題報道和重大活動報道的主要組織者和策劃者之一。很多重大報道的推出,背后都有他付出的辛勤汗水。 重大主題報道如何出新出彩?莊研同志多年來不懈探索。 他精心設置議題,讓題材既夠厚重又能吸引人。2016年,在“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在福建”主題宣傳中,莊研從習近平同志當年在福建工作時提出的重要指示為切入點,策劃推出大型主題報道,包括“從生態省到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從數字福建到互聯網+”、“從治理餐桌污染到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等,充分展示了福建廣大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努力建設新福建的生動實踐。 “既要守住耕地紅線,又要解決項目供地——如何破解項目用地難題?”“既要完成節能減排,又要確保工業增長——工業發展如何兩全其美?”“養豬壞了水源,不養豬損了財源——養殖業如何升級?”……2014年,福建日報推出大型主題報道《百姓富 生態美·若干個怎么辦》時,在報紙頭版一口氣公布先期梳理的30個“怎么辦”話題,請讀者幫助提供典型做法與經驗,參與討論,并跟電腦端和移動端聯動推出。這是福建日報推行開放辦報的一次開創性舉措。莊研積極參與報道的組織策劃,認真組織稿件,精心編排稿件,力爭使每篇稿件成為精品,給人啟迪。系列報道推出后受到廣泛好評。 他努力把好質量關,讓重大報道生動可讀。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2017年,福建日報重磅推出“習近平同志在福建的探索與實踐”系列報道共7篇,每篇達1.5萬字以上。莊研對每篇稿件反復推敲精讀,不放過一點疑問,精心編排版面,確保取得最佳的宣傳效果。報道在社會上引起極其熱烈的反響。 他積極改進宣傳報道方式,拓展黨報版面的影響力。除了注重與新媒體互動,在版式上他還注意借鑒新媒體的特點,多用圖片和圖表讓版面更有視覺沖擊力。2017年,在黨的十九大期間,莊研連續組織七個"總書記,新福建向您報告"全媒體報道主題版。在版式上他大膽以微信形式改寫傳統通訊,以微信界面展示文字塊,讓人耳目一新。 要聞版,尤其是要聞一版如何進一步提高可讀性,一直是黨報版面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莊研多年來堅持做耕耘版面的能工巧匠。他開辟 “新聞綠地”,推出《熱聞》、《八閩新事》等新欄目,刊登鮮活新聞,改變工作性報道太多的局面。他對稿件的編輯精益求精,對標題的制作、版面的編排,都集思廣益,反復琢磨,盡量讓版面多出些精品,少留些遺撼。 糾錯高手:重要報道的把關中,他努力實現 “零差錯”的目標 已是凌晨3點多,版面即將付印。校對也已將校好的稿件和文件退還給編輯部。照理,夜班同志此時應該可以準備下班了。 這是省黨代會的一次值班,連續好幾個小時的工作后,大家已倦意十足。然而,莊研此時卻打足精神,警覺地審視著版面的各個角落,再次排查可能還隱藏在版面上的差錯。 “這里漏了一個名單!”突然,莊研急切的聲音打破了編輯部的寧靜。原來,當天二版刊登了會議通過的重要名單,但錄入人員失誤,少打了一個名單,校對雖然校出,但排版人員竟然漏改,導致名單漏登。莊研重新核對原文件后發現了這一嚴重錯誤,成功排除了這一“地雷”。 這只是多年來莊研糾正版面差錯的普通一例。大家知道,莊研通常是最晚離開辦公室的人。其他人走后,他還在認真地研讀版面。下班后,他還會帶一兩張付印的大樣回去再看看。有一次,已回到家里的他在大樣的轉版處突然發現一處表述錯誤,連忙趕回辦公室,堵住了正要下班的車間排版人員…… 這樣的事情多了,排版車間員工看到莊研還沒走,便不敢輕易早下班。 很多人稱贊:“莊研真是個糾錯高手!”“他是報社的一道防火墻”。他常常能揪出其他人沒發現的差錯,為報紙的優質出版盡心盡力。在多次重要報道的版面把關中,他全部實現了“零差錯”的目標。 一人把關重要,調動起集體力量,共建防范差錯的長城更重要。為此,莊研在值班中致力建立編輯規范的工作規程,還特別細化了對時政報道的編輯守則,從選稿、用稿、排版、付印、到離開辦公室前,每一步都制訂了注意事項,時時提醒編輯嚴格遵守,從制度上努力減少差錯的發生。 在莊研身體力行下,要聞編輯部員工成為一個作風嚴謹、富有戰斗力的集體。近年來,部門版面從4個增加到8個,在承擔更繁重宣傳報道任務的同時,沒有出現重要差錯,為確保黨報質量作出貢獻。 奉獻無悔:堅守夜班,付出的是心血乃至生命, 結出的將是精神碩果 又一個長假到來。在許多人準備享受假期時,莊研卻在謀劃著長假里每一天的報道,并落實到人。由于夜班關系,莊研經常在節假日里無法休息,而且,越到節假日前就越忙。 由于工作忙,沒太多時間陪家人。女兒不高興了:“爸爸,你很少帶我到外面玩!” 莊研還記得女兒年幼時給他畫的第一張像:畫紙上,爸爸正蓋著被子呼呼大睡。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睡懶覺的爸爸”。 女兒不能理解的是,對一個上夜班的人來說,能踏踏實實地睡上一覺是多么大的幸福。 夜班之余,莊研還利用寶貴的休息時間,參加“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帶著編輯深入基層采訪,開展調查研究。 因為長期夜班,莊研透支了健康,身體狀況大不如前,關節炎頻繁發作、血壓上升。很多人勸他:以后別上夜班了,身體要緊。莊研笑著說:夜班習慣了。而且,新聞人,哪有不熬夜的。 他沒想到的是,一直勸他不要再上夜班的妻子,今年初也邁進了報社夜班的崗位。這下,兩人的步調一致了。都上夜班的夫妻倆一天下班回家,發現被女兒不小心反鎖在門外。無論如何都喚不醒沉睡中的女兒,兩人只好在外面等到天亮。 如今,夫妻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夜班崗位上,為新時代的報業發展默默奉獻,彼此間又多了理解和支持。 堅守夜班,付出的是心血乃至生命,結出的將是精神碩果。 他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