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文字稿 主持人: 兩岸專家學者從2014年就開始合編了一套高中語文教材,今年在臺灣正式出版,并且在臺灣多所高中投入使用,受到臺灣師生的歡迎。前不久,兩岸語文教師就這套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進行了同臺教學,共同交流心得。 對此,臺灣的“臺獨”勢力卻大為不滿,對采用這套教材的臺灣高中施加壓力,并且聲稱這是“統戰”行為。下面我們來聽本臺評論員聞達撰寫的評論:《合編教材利兩岸,欲加之罪背民心》。 (出錄音) 這套高中語文教材是由福建師范大學和臺灣中華文化教育學會等兩岸機構合作編寫的。兩岸專家學者花費了很大的心力與智慧,結合兩岸高中語文教育的優勢,查閱研究了大量資料,歷時三年才完成。 這套十三冊、五百萬字的高質量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包括《高中語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高中古詩文選讀》等,今年開始在臺灣高中課堂使用,受到臺灣師生的歡迎。而近期在福建漳州舉行的兩岸教師同臺教學與探討,更讓兩岸師生稱道。 臺北萬芳高中學生施國威: (出錄音) 【因為它上面有比較多的圖例解釋什么之類的,我比較能看得下。】 臺籍學生沈幸妍: (出錄音) 【我是覺得它更專題化,在古詩文這塊。今天上課覺得老師講得很好。其實我比較喜歡閱讀嘛,就是朗誦出來。然后我是覺得,朗誦對于理解詩歌其實有很大的幫助,帶有感情的朗誦。】 兩岸合編教材臺灣方面主編、臺灣戲曲學院教授孫劍秋: (出錄音) 【大陸老師使用的就是比較接近“文本中心論”,臺灣老師以前上課都比較接近“作者中心論”。可是我們今天先要把作者跟文本兩個把它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這個就是我們從以前跟大陸老師在教學交流過程中我們學習到的,所以我們在今天也做了這樣的呈現。讓學生的吸收更快,學習更好,更加能夠深入地體會到文化的內涵。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兩岸互動的契機,因為我們用的是共同的文本,老師用同樣的文章進行教學,學生學習也是共同的文章的內容。】 很明顯,兩岸合編教材本身,就體現了一種多元化的理念,也體現了兩岸互補融合、共創雙贏的價值。更可貴的是,兩岸合編教材共同傳承了優秀的中華文化,讓兩岸學生在同一文本上共同學習成長。這對于兩岸學生來說是一件好事,也進一步深化了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 兩岸合編教材大陸方面主編、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孫紹振: (出錄音) 【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上,課本古典文化、傳統文化的這個份量都是相近的,就風格來說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兩岸在合編語文教材的時候一拍即合,兩種教學模式正在融合,兩種教學風格也互相學習,是很有意義的。】 可就是這樣一件很正常的、有利于兩岸的好事,卻遭到了“臺獨”勢力的強力施壓和反對。“臺獨”分子大呼小叫稱這是“亂來”“夸張”,要求臺灣當局嚴格審查,否則會對臺灣的“民主體制”帶來很大的傷害。臺北市民進黨議員要求采用這套教材的臺灣高中校長到議會說明用書情況,恐嚇味道十足。民進黨民意代表說什么“教科書不能成為兩岸交流合作的一部分”,要不然就會成為大陸“統戰工具”等等。 對此,這套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的臺灣方面主編孫劍秋擔心,面對政治力強力介入,臺灣高中校長將不堪其擾。他說,事實上,這套教材早已通過了臺灣當局教材審查部門的審核,是符合相關規定的,可以在臺灣使用。 既然是符合相關規定的,又是有利于兩岸的,那為什么民進黨和“臺獨”分子要如此強力施壓呢?這與民進黨當局大肆推行“文化臺獨”密切相關。 對于“臺獨”分子來說,要實現“臺獨”圖謀,就要割斷海峽兩岸人民的文化、歷史、精神甚至血緣上的聯系,建立所謂的“臺灣獨立性”的價值取向,將臺灣意識扭曲為所謂的“臺獨意識”。 于是,民進黨在2016年一上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馬英九當局課綱微調的決定,重新啟動臺灣中小學課綱的“臺獨”化調整。一年多來,種種以“去中國化”為特征的“文化臺獨”行為層出不窮,雖然遭到社會批評,他們也無所悔改,妄意而為。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民進黨和“臺獨”分子常常聲稱所謂“民主”“多元”“合法”,但面對兩岸合編的這套高中教材,他們就忘記了“民主”“多元”,不但恐嚇,還強力壓制。原來,一旦與他們的理念不同,他們就可以不尊重你的“民主”權利和“多元”選擇,這難道不是典型的雙重標準嗎? 民進黨和“臺獨”分子對兩岸合編教材“欲加之罪”,是因為這套教材對他們瘋狂推行“去中國化”“文化臺獨”行徑產生了嚴重阻遏。這從另一方面也證明了,在兩岸人民心中,中華文化始終是一條偉大而堅韌的感情紐帶,無法撼動。“去中國化”“文化臺獨”沒有出路,根本不能改變臺灣文化的主體是中華文化的事實,更不可能改變兩岸同屬于一個中國的事實。 兩岸合編高中教材大陸主編、 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孫紹振: (出錄音) 【我想(“去中國化”)這是不可能的。雖然他做了很多事情,他是“去中國化”。他講的實際上是閩南話嘛。一個普通的閩南人和普通的臺灣人,他講的話,他比我們的普通話更接近于我們唐朝的杜甫的語言(古河南話),你怎么去得了呢?】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指出,所謂“統戰”一說是毫無根據的。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不僅在海峽兩岸根深葉茂,而且在全世界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近年來兩岸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在不斷加強,不斷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凡是有利于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事情,我們都給予肯定和支持。 類似對兩岸合編教材無理而蠻橫的指責與壓制這樣的“臺獨”伎倆,用臺灣資深媒體人唐慧林的話說,這本來就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因為它背棄民心,當然會遭到廣大民眾的堅決反對。 ? |